聚书轩www.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玄幻小说 > 即将消逝的乡村 > 第55章 转阅八: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

第55章 转阅八: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2 / 2)

 推荐阅读: 斗罗:从帮千仞雪逆天改命开始 永的日记 一味药草入心来 全能巨星从离婚开始 重生八零谈恋爱 在疯人院里谈恋爱 老宋的感慨 重生初中校园:腹黑女特工 冲吧厨神 海贼之厌世之歌
最新网址:www.hbcjlp.com

为扭转公选考试队伍建设与公选考试实践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有必要建立健全三项制度,并作为充实完善公选考试制度体系的基本任务之一。首先,建立命题人员、面试考官、考务人员和考试质量统计分析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度。由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和省市公选考试主管部门统一规划管理,对上述四类人员实行分级、分批定期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公选考试队伍的理论素养及业务技能。其次,建立公选考试专业人员(命题人员、面试考官、考务人员、统计分析人员)技术资格认定制度。对从事这四方面公选考试业务管理与技术工作的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后的资格考试予以认定,符合任职标准者,由中组部和省市组织部公选考试主管部门核发技术资格证书,逐步过渡到持证上岗,以保证公选考试业务工作者的基本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第三,建立公选考试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定期考核制度。在考试科学理论日益更新,高新技术成果在公选考试流程中的应用年有上增的当今时代,公选考试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必须与时倶进,切不可一证在手终生合格、永久适岗。因此,上述人员的技术资格证书应实行限期制,每三年进行一次业务能力的资格认定考试,合格者重新颁发技术资格证书,不合格者调离业务技术岗位,由此形成敦促公选考试业务工作者勤奋进取、不断更新自我知识能力结构的一种机制。

(三)完善优化组织体系和规则体系

组织性、规则性是公选考试运行的基本特性;健全的组织体系和严明的规则体系,是公选考试正常发挥社会功能的保障机制。公选考试的实施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和中组部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有关领导干部公开选任的文件,省市党委及组织部门也针对各地公选考试运行的实际需要,相应制定了不少地方性的公选考试规程。这对公选考试制度的建立与推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问题是现有公选考试的规则尚未形成体系,实际运作中职能不清、关系不明、管制无章的现象还客观存在。随着公选考试实践的发展和范围的日渐拓宽,公选考试的法规建设更显紧要。无论是公选考试实体法、程序法的建立健全,还是各种具体运作规程的完善,都应纳入议事日程,必须构建一套管得住、行得通的公选考试规则体系,并借以明确公选考试的职能、地位及作用,规范公选考试的运行。

同时,为贯彻执行“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公选考试工作直接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管理完全必要。但公选考试又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兼有行政和业务双重性质,若仅靠临时班子或单纯的业务管理机构,实难全面履行其职能。我国现有的各级公选考试机构,除极少数具有行政、业务双重管理职能外,大都属于业务运作机构,而且相当一部分机构尚属临时建制。公选制度是对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重大改革,它对“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1]公选考试是公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选法定程序中的关键环节,它的实施必须有坚强的组织保证。根据我国领导千部的现行管理体制,为确保公选考试功用的有效发挥,宜在各级组织部门建立直属于同级组织部的常设性公选考试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垂直领导的公选考试组织体系,由其在同级组织部的领导下履行公选考试的行政和业务职能。

(四)加强三种理论的应用和实证研究

科学的考试理论是公选考试成功实践的先导,也是实现公选考试科学化的首要条件。认识和理论根源于实践,又丰富发展于实践,我国公选考试实践的不断发展,也必然要求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创新。鉴于我国公选考试实践面临的难题,以及公选考试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现实,当前应切实加强以下三种理论的应用和实证研究:一是不同行业系统各级领导职务分析理论的应用和实证研究,这是有效确定公选考试标准体系、内容和能力结构科学依据的关键,直接关系公选考试命题质量及题库的效用。二是三类科目(公共科目、专业科目、面试)、三级考试(司局、处局、科局)试卷结构理论的应用和实证研究。其重点应放在能力、内容、题型三种结构的深入探讨和实验取证上,以实现公选考试科学化建设核心环节的突破,并形成有科学和事实依据支撑的、相对稳定的三类三级考试的试卷结构体系。三是公选考试质量评价理论的应用和实证研究。此类研究目前远不能满足公选考试实践发展的需要,而且尚未引起公选考试研究界的足够重视。事实上,质量评价是公选考试内外关系的结合部,关乎考试输出与反馈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公选考试内外部人员利用考试信息的有效性。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不单是对公选考试自身的健全完善、改革创新十分必要,而且是不断增强公选考试公信力,建立公选考试质量监控体系的必备条件。

(五)加速四库建设,更新技术手段

公选考试的技术要求很高,必须有通畅的传输系统、丰富的信息资源、试题资源和科学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为适应我国公选考试实践的持续发展,应采取联合协作方式有效整合社会相关资源,加快四库建设的进程,大力开展公选考试技术理论”和“技术实践”的创新,不断加厚公选考试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

所谓“四库”建设,亦即关系公选考试质量提升和生命力强化的四项技术工程:其一,建案例库,即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集有关各类各级领导工作的案例,再经过细致筛选、分类整理、归档入库,以此充实公选考试命题的原始素材,增强试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二,建立充实笔、面试试题题库。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若干个公选考试命题专家组,按照统一制定的命题规划和命题实施细则分别命制题库备用初题,再由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组建核心专家审题组,负责专家组所命题库备用初题的审改和分类建档,然后编码入库,作为公选考试的备用试题。其三,建立测评技术工具库。其内容包括测评技术工具、施测监控技术工具和考试质量统计评价工具。在建设途径上,可实行自行研制、委托开发和选择性引进三途并举。其建设规模及目标,则应根据全国公选考试发展进程的实际需求确定,力求因用而建。其四,建立公选考试人才信息库。库结构应包括公选考试理论与技术专家库、试题编审专家库、面试考官库和典型领导干部职位公选录用人员实绩信息库。此库实行动态管理,以适应公选考试稳步推进、创新发展的客观需求为原则。

参考文献:

[1]?墨子·尚贤?。

[2]?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l972年版,第501页。

[3]?列宁全集?第35巻,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42页。

[4]?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492页。

[5]?明史·选举志?。

[6]?晋书·荷坚载记?

[7][英」诺斯科特·屈维廉:?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35年。

[8][l4]沈兼士:?中国考试制度史?,台湾地区商务印书馆l980年版,第1页。

[9]成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l卷,台湾地区幼狮文化出版社1978年第5版,第196页。

[10][12]苏延林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务员制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3年版,102页。

[11]黄达强等:?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页。

[13][l7][l9][21]中共中央组织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第2页,第5页,第2页。

[15]吴翰飞:?中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l6][l8]广东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等:?与时俱进创新干部选拔制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9页,第9页.

[20]?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修订工作专家座谈会材料之二,第3页。

PracticalAnalysisandPerspectivesontheTestingSystemofPublicSelectionfor

High-rankingOfficials

LiaoPingsheng

ProfessorandOean(fAcaamp;amp;amp;my(fAssessment,CentralChinaNormalUniυersity

ffubet,Wuhan,

Abstract:Asafundamentalandoverallsolutionforstrenheningthenationsgovemingcapabilitiesandeffectiveness,thetestingsystemofpublicselectionforhigh-rankingofficialsinChinahascreatedahistoricsurpassoverallthesimilartestingsystemsinthehistoryintherationales,standards,content,operationmodelsandvalueorientationinselectingofhigh-rankingofficials,andalsopre_sentsitsuniquevaluesofthetimes.Thevaluesarepromotingthepolitica1democracyandinnovateanewselectionmechanismforhigh_1rankingofficialsinChina.actuatingtheformationofa11talentsbeingselected,optimizingthe?tructureandqualityofhigh-rankingofficials,aswellasenhancingthenationsgovemingcapabilitiesandeffectiveness.However,paredwiththelatestre_quirementsfromthelatesttheinternationalanddomesticchangesanddevelop-ments,thepresenttestingsystemcannotcatchupwiththedevelopingprocessofthetimesinthescienticalization,normalization,andinstitutionalization.Hence,itisabsolutelynecessarytoinsistthepoliticalorientation,correctlymanagethreekindsofrelationship,establishandpolishthreesystems,optimizethestructuralandinstitutionalrules,reinforcethepracticalresearchesofthreetheories,ac-celeratetheconstructionoffourbanks,andupdatethepresenttechnicalmannersfortheimprovementandenhancementofthepresenttestingsystemofpublicse-lectionforhigh-rankingofficials.

Keywords:high-rankingofficialsintheCPCandChinagovernment,testingsystemofpublicselectionforhigh-rankingofficials,historicsurpass,valuesofthetimes,improvementandenhancement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