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墙偷袭的南下军总共有十人,这十人都是军队里体能最出众的一批,他们完成登爬城墙的动作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他们要在两分钟之内完成,这有一点赌运气的成分。
不管是什么人,状态都是有好有坏的,这一次能完成并不代表下一次能完成,尤其是极限动作的情况下尤其明显。
本身就是挑战极限,每一次的成绩都可能被但是的心情状态身体状态以及各种原因左右,从而影响成绩上的上下波动。
这个波动有时很大,有时又很小,所以这次的偷袭在赌士兵的状态。
状态好自然就水到渠成,状态差也可能能成功只是会产生一些波折而已,如果状态非常差,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状态这种东西是可控的,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是可控。
士兵可以保持状态以及调整状态,来确保可以完成任务,这中间的保持以及调整都是控制自身状态的一种,而且可控性还是比较高的。
所以,虽然说是在赌,但是对此的把握是很高的,他们有过这方面的临时突击训练。
“上!”在解决了第一批守卫,飞虎抓下的士兵当机立断,双手借助着绳子支撑,腿登墙面,双手于双脚同时发力,迅速攀岩上城墙。
从城头跳下,眼前并没有看到第二批赶来的守卫,南下军见状立刻隐藏身影,潜入要塞内。
他们的首要任务并不是杀人,而是潜入要塞放火,其主要最大的目标是粮仓,其次是制造混乱。
最高优先级是找到粮仓并烧毁它,但是如果没有找到也没有关系,完成次要目标就行。
这次的夜袭是为了挫败南宫家族的锐气,所以是动静越大越好,制造的混乱越乱越好,让敌人疲于应对这次混乱,给以后的攻打要塞建立一个好的开头。
南下军摸着黑走下城头,偷偷摸摸的去寻找粮仓。
南下军摸进要塞后的行动不是毫无目的,他们对粮仓的位置有所了解,毕竟粮仓是固定,它并不能移动。
粮仓虽然不能移动,但是里面的粮食可能移动,只是不确定南宫家族有没有去转移粮食。
不过,不管有没有转移,这次烧毁粮仓的目的仅仅是放火而已,南下军也没有指望能仅凭一次夜袭就断了西南要塞的粮食储备,这是不现实的。
大周只能切切断来自大周境内的粮食供给,并不能完全切断辽国方面的粮食运输,毕竟虽然两国的关系融洽,但是大周根本不可能能对辽国多加干涉。
哪怕辽国给了大周面子,不给予南宫家族物质上的帮助,但是谁能保证辽国内的其他势力不会帮忙,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有点钱而已嘛,以南宫家族这些年的积累,财富是恐怖的。
能用钱解决的的事情,那是最简单的事情。
南下军在抹黑下了城头后,第二批守卫才赶到防守。
说实话,这反应不算快也不算慢,只是中规中矩罢了。
而且这第二批守卫并不是在城下驻扎等待轮岗的士兵,而是城墙另一面听到动静的守卫。
因为这一波袭击声响并不多,没有惊动城下驻扎的士兵,而第二批赶路的守卫在发现尸体后立马就拉响了警报。
这一幕是在南下军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城墙外的南下军弓箭手并没有在其他人摸上城墙后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时时刻刻准备接下来的战斗,他们要吸引对方注意力,为潜入进要塞的同胞争取足够的时间。
西南要塞第二批守卫军的出现,南下军的人也在集聚部队赶到西南要塞城墙下。
随着两边的人越聚越多,战争也一触即发。
因为这次假进攻真偷袭,所以在交战时,南下军选择的是游击战术,在一个地方放完冷箭就离开跑到另一个地方继续。
他们并没有想要这一次就把西南要塞攻打下来,所有的重型武器都没有带,甚至连云梯这种相对简易的器械也没有。
所以,这次进攻西南要塞的基本上是远程兵种,除了弓箭手还有弓弩手以及极少的弩床弩车。
而弩床弩车也极其笨重,根本不利用偷袭,这些东西是南下军在附近事先就藏好的,在士兵成功潜入后才把极少几个大家伙运输了过来。
因为这些东西体积大,离得太近很容易被发现,所以南下军弩床弩车的地方其实距离是比较远的,把这些东西运输到战场也花了不少的时间,等真的到了能用上它们的距离时,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了。
弩床弩车的攻击距离很远,所以不需要运输到太近的距离就能射击并给到致命伤害。
而之所以搞偷袭还费这么大劲搞这些东西,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伤亡,把己方的损失降到最低才能起到最大鼓舞士气的作用。
…
西南要塞守卫军于南下军队打得火热,而圣女也在两军交战中的时间找到了潜入西南要塞的机会。
西南要塞守卫军大多数都跑去两军交战那一面的城墙处增员了,只有少量的人员还在防守。
圣女在守卫军拉响警报,出现短暂混乱以及军队交替时,以超高的伸手登上城墙,摸入西南要塞的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