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轻薄的深棕帷幔,和珅频频自贬哄太后发笑。如若不是福康安伟岸的身影端坐在帷幔后,嫣凝早就以为他不在了。
福康安本就话少,如今在宫中,嫣凝更听不到几次他的声音了,除了问安请罪,他似乎与太后、皇上都无过多的话语。
福康安以香山之事请辞,太后命嫣凝送福康安出慈宁宫,嫣凝心里知道,太后是有意让她帮皇上说话。
一出宫殿,嫣凝与福康安并肩前行,步调缓慢有秩,想把这短短的路段走出百年之久。
蒸灼之气一阵阵扑来,福康安目视前方,额上已有数颗大珠的汗滴下,他拂去水珠。似无意般说道:“内务府的一切,我已经帮你打点好了!”
嫣凝知晓他身兼内务府大臣一职,所以在皇宫内才能这般出入自由。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檀香味道,嫣凝低下头躲避迎面的暑气,“你昨晚可是去了万向阁?”
福康安的嘴角扯起一丝微笑,他没有回答她。而是依旧目视着前方,与她肩并肩的走着。
嫣凝没有在福康安的身上闻到脂粉香气,她只是想告诉他,即使身处皇宫,她仍记挂他。
而太后所嘱之事,嫣凝深知不是一日就可化解的。福康安为了她定会常来宫中,嫣凝更想等自己对宫中的一切熟悉后才好想出法子。
临出慈宁宫门的那一刻,福康安把嫣凝未绣完的百合花簇手帕从袖中掏出递给她,“你只安心陪侍太后即可!”然后转身离开。
日照下,手帕有些『潮』湿,带着淡淡的檀香味道。嫣凝打开手帕,上面多了两行楷书。“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嫣凝从这短短的两行字间知道不善言辞的福康安,一直都懂自己的心思,而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府院的事,他从不让她过问。
顷刻间,嫣凝的泪打湿手帕,福康安同她想的一样。想若平常人家般,夫妻在月下同制佳肴、共饮美酒,琴瑟和鸣,宁静美好,携手到白首。
福康安赐予了嫣凝一幅美好的长篇画卷,远比千言万语令她向往。
一叠叠绸缎包裹出现在嫣凝眼前,她擦干眼泪,抬头对上和珅弯月般的笑眼。她接过东西,“这是什么?”
和珅笑着说道:“你的保命符!”然后垂首离开。
想到自己有很多事问和珅,嫣凝跟在他身后,二人以前一后的走着。打开包裹,嫣凝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紫禁城的地图,而后是皇上、太后的喜好,各宫嫔妃在宫中的份位,及宫中禁忌的一些事宜,等等。
当嫣凝正在感叹手上的是宫廷百科全书时,和珅的声音从前面悠悠传来。“内务府那里,福康安将军应该为你打点好了!我只能尽这点微薄之力了!”
嫣凝收好手中的东西,“谢谢你,这哪是微薄之力可以做到的!但苏老爷与苏夫人是怎么回事,苏夫人说她还有个儿子也在宫里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