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休息室的途中,方然的想法,大抵如此,一边若有所思的瞥了几眼身旁步履从容的霍肯教授,用“教授”称呼这位学者,完全是名副其实,担任过若干年卢卡斯数学教授的斯蒂芬*霍肯显然绝非一般人物,何况他的研究领域还是物理学。
方然在边走边想,与此同时,AI还在视野中推送一条条也许有用的讯息,让他对霍肯教授的工作和其他情况有更全面的把握。
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有些人,的确从中获益良多,即便是在旧时代之科学技术的荫蔽之下。
斯蒂芬*霍肯教授就是例子,二十一岁时被检查出患有罕见的“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其后一度全身瘫痪,依赖机器才能完成进食、写作等起码的行为,直到西历1480年代末,盖亚大战爆发前夕,得到基因治疗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尽管如此,这位霍肯教授的身体状况,仍很不理想,起身走动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在全面核战后的混乱中,8月19日滞留在康奈尔大学的斯蒂芬*霍肯,因其出众的头脑与思维而被割据者注意到,继而劫夺塞进研究机构。
辗转落入自己之手,为NEP效劳,则是在1490年的一次战役中所得。
考虑到斯蒂芬*霍肯的重要性,和身体的特殊状况,NEP_763专门为其配备了一套生化仿真人,方便教授在身体不适时,也能“外出远足”,或者出席会议。
说白了,方然不无莞尔的想到,教授的情形正如现在的自己一样。
真正的斯蒂芬*霍肯,正躺在研究机构的“替身机器”里,从几百公里外遥控眼前的这一具仿真身体。
两个生化仿真人并肩走在长廊中,背后的人类,却远隔千里,人类的科学技术让这一切成为现实,某种程度上,这算不算是一种低配版的“时空机器”,足以让人瞬间跨越遥远的距离,节约交通旅程的大把时间呢。
哪怕这种“瞬间”,终究受电磁波速、与处理延时的限制,也还是一次重大的进步。
当然,远程控制仿真人,只是一种有如身临其境的假象,与真正的瞬间移动、穿越时空,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譬如斯蒂芬*霍肯,借助仿真人,充其量也只能拓展“活动”范围,更方便的获取见闻、出席活动,仿真人经历的一切并不能百分之百的投射到自身意识,诸如与小姐姐交流之类的事,还是得想办法亲力亲为。
好吧,这种事,其实用仿真人与终端,也并不难做到。
之所以没有这一功能,无非是自己并不需要,四十一岁的身体还能承担深入交流的体能消耗,研发机构与“全产机”也就没画蛇添足,实现这多余的功能。
“既然都是‘远程’,教授,我们就边走边谈吧,这里的风景很好。”
两个人都是远程控制,继而,也没什么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攀谈的必要,穿过长廊,搭乘电梯离开庞大建筑物,行走在草木繁茂、阳光斜照的中庭花园里,歆享下午的悠闲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