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资本都在拼命增殖时,速度最慢的那些资本,不管原因如何,迟早都会被淘汰出局。
增殖,是资本唯一的目标。
但具体的实现,却又充满了不确定性。
揭开纷繁芜杂的社会活动之表象,要想完成从一百马克到两百马克的增殖(当然,直接印钞、贬值的数字游戏除外),原则上只有三条路:科学技术的进步,货币的时间搬移,从体系之外流入。
首先第一条,当今时代的科技发展,方然看得明白,表面上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基础科学领域却后劲乏力,并非长久之计。
其次第二条,已经被反复使用到了极限,联邦民众负债累累,还款预期已接近了寿命与退休年龄的上限,再要让民众贷款消费、提供利润,恐怕就会上演出要死人偿还贷款、否则就……只能拉倒的闹剧,显然也行不通。
最后第三条,对虎视眈眈的联邦资本而言,盖亚表面的其他国家,皆为鱼肉,倒是暂时还行得通。
正因这样的动机,联邦与其他列强,才会在贸易问题上争执不休。
谁都想倾销产品、获得利润,而不愿将蒜苗已经很稀疏的本国市场拱手送人,冲突自然难免。
那么新一场盖亚大战,会因为列强争夺市场、资源而起吗,就像百年前的两次盖亚大战那样,市场决不出的胜负,就挪到战场上继续么。
不,方然的判断,与联邦的主流看法迥异,他并不认为“未来”会是“过去”的线性延拓。
历史不会重演的根本原因,是“今时不同往日”。
资本增值,需要利润,当国境线内无法提供时,就会蔓延至海外,继而彼此之间大打出手,这是过去几百年来人类世界的常态。
如果不考虑理想联盟的崛起,这几百年的历史甚至都一模一样。
但过去发生的这一切,完全建立在“资本竞相增殖、速度慢就出局”的前提之上。
资本是否必须增殖,不一定,观察人类历史,事实上也有另外的情形,或者是因为没有竞争者,或者是资本代理人之间达成和解,总之,当资本不需要增殖、也不会被杀出局时,人类社会就会现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景象:
奴隶制度,或者奴隶制度的变种,就会出现。
什么是奴隶制度,撇开皮鞭与镣铐的暴行不谈,本质上是一种稳定而持续的经济体制.
奴隶主组织生产,不是为利润,而是为切实的获得自身所需,利用生产体系满足自己一切物质与精神需要,除此之外,再随便生产些粗制滥造的生活必需品,用于满足奴隶们起码的生存需要,保证体制的可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