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解释原理
原理讲清楚了,有利于他们理解,才能做出更好的望远镜非常必要的,李元霸略一整理思路道:“这需要两块镜片,前面一块叫物镜,就是把远处的景物汇聚成光线,不过,只有物镜的话,只能看到倒立的虚像。”
“倒立的?我们看到的不是直立的么?”众人惊奇得差点跳起来。
“你们用这样的一块试试看。”李元霸把凸透镜一晃,提醒他们。
手里有凸透镜的人立即试验起来,齐声惊呼:“太子殿下,你怎么小了?真倒立的?不对呀,明明是站着的,咋又倒立了呢?”
他们正对着李元霸,不拿李元霸来试验还能拿谁?
瞧着他们那一惊一咋的模样,李元霸笑道:“再把另一个透镜放到一条线上试试。”
众人照办,惊奇声又响起来了:“真的啊!太子殿下又站着了!”
生员们叫得最是起劲,仿佛见到天下间最神奇的事情一样。
叶晚庆手中的拐杖重重点在地上道:“太子殿下,我明白了!真的明白了!”
他一副恍然大悟之态,李元霸有心考量他,笑道:“愿闻叶大师高见。”
“高见说不上,高见说不上!”叶晚庆笑呵呵的站起,道:“这道理说穿了很简单,难就难在我们没有这样的工具,现在,我们有了透镜,就好办了。你们中有多少人读过?墨子当年就曾试过小孔成像。墨子当年用的是小孔,而我们今天用的是透镜,这道理应该是差不多的。”
墨子当年和他地学生做小孔成像实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里面记载了不少科学实验。堪称中国古代科技史地一个巅峰。让人遗憾地是。由于诸多原因。从此以后。在物理学上踏步不前。
孔成像和用透镜成像是差不多。只不过手段不同罢了。他这一提醒。寇义兵、刘文静他们这些熟知地良工们恍然大悟。齐声点头称是。
那些生员们进入军器监地时间不长。他们在国子监学地是圣人之道。读地是圣贤之书。于就不熟了。听得一愣一愣地。不明所以。
李元霸才开了个头。叶晚庆就想到了。于他这敏捷地反应。李元霸不得不赞叹:“叶大师所言极是。二者之间是有些近似。所不同地。就是我们现在用透镜罢了。”
得到认可。叶晚庆更加肯定了:“墨子地小孔成像。那是倒立地虚像。就没有办法让倒立地虚像直立起来。有了这个。就能实现。就能把倒立地虚像变成直立地。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不用再去想原委!”
李元霸击掌赞道:“叶大师所言极是。望远镜就是这道理!”
叶晚庆又领悟到一个科技原理,很是兴奋,嗓子有些发干,很生涩的道:“太子殿下,这望远镜还有什么要求,你一并说了。要说透,我们才好做!”
李元霸还没有说话,郑宛如猛的站起来,道:“我也明白了。韩非曾经记载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请了一画工为他做画。三年后,画工告诉这个人,说画已经作好了。这人去看,只有一块大木板,木板上除了漆以外,什么也没有。这人就发火了,说画工骗他。画工就说,你想看到活生生,能动的画么?历来的画作都是死的,没有生气,这人根本就不信。画工很肯定的说,你要是修一座房子,房子要有一堵高大的墙,墙上要开一扇大窗。把木板放到窗上,日头一出来,你就能看到一幅画,会动的画。
“这人半信半疑之下,果然修了一间房,房子有一堵墙。到了日头出来的时候,墙壁上就出现了亭台楼阁,还有往来的车马,活脱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更让人惊奇的是,画上的人物、车马会动。唯一让人遗憾的,都是倒着的。”
韩非是法家大家,他的书虽是为法家而作,不过,他的书中有很多炙人口的典故,广为流传。国子监的生员们虽是习圣人之道,读圣人之书,也不乏读取乐之人,一听这话,齐声惊呼“哎哟,我怎么没想到呢?”
有了李元霸的理论指导,叶晚庆和郑宛如一人一个典故讲出来,这气氛大为不一样,骤然活跃,就连崔美伢和崔妙瑛都是一脸的眉飞色舞,大是惊奇。
李元霸原本想再给他们指点一番,现在根本就不需要了,笑道:“我要说的,你们都说了。诀窍只有一个,就是前面的物镜要大些。后面这块叫目镜,是给人看的,稍微小些就成。还有一点,目镜一定要安放在倒像的地方。”
望远镜的原理说起来很简单,通过物镜之后,会得到一个缩小了的图像。只要这景物落在目镜的焦点处,就好比拿着放大镜看东西一样,就是一个放大了的景象。
古人的智慧真的没得说,李元霸本以为要费一番唇舌,你一言我语,就把这原理给破解了,我们的祖先真的了不起!李元霸在心里暗赞一声。
“走!做千里眼去!”叶晚庆的拐杖在地上点得笃笃响,兴奋得脸上泛红光。
众人轰然叫好,跟着去了。
叶晚庆一拉李元霸的胳膊道:“太子殿下,我有一个问题。这东西好是好,不过,要两只眼看才好,象我们这样看,太累人了。我们现在有了机床,可就好办多了。”
这不是望远镜么?
李元霸心里想的是,要是能做出单筒的千里眼就不错了,他却要做望远镜,很是意外。不过,这是好事,没理由拒绝。一只眼睛看,和两只眼看,谁优谁劣不需要说了。
“叶大师,那敢情好!”李元霸非常爽快的同意。
叶晚庆停了下来,手里的拐杖在地上一阵划动,居然给他画出一个望远镜的雏形。之所以是雏形,是因为比起现代望远镜的设计有很大的差距,既不美观,还有些笨重,做起来的话费时费力。
不过,他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想到这么多,非常难得了。李元霸大是赞许,蹲下身,给叶晚庆修正一番,让叶晚庆大是高兴,这才笑呵呵的去做望远镜。
风风火火的赶到机床工房,叶晚庆在李元霸肩头一拍道:“太子殿下,老朽僭越一次了,这次由我来指派。”
李元霸哪有不同意的道理,道:“叶大师尽管吩咐就是。”
在李元霸的肩头拍拍,叶晚庆颇是欣慰:“这里正好有些铁皮,可以派上用场。铁皮这东西,用得不多,就是时不时需要用点。存在这里的,没成想,今天派上用场了。老寇、老刘、老曹,还有我,我们四个人来做。其他的人别动手,铁皮不多,弄坏了就麻烦了。”
寇义兵、刘文静、曹志雄和叶晚庆是军器监技术最精湛的良工了,他们亲自上阵,还是联手做事的时间真不多,李元霸既是惊讶,又是期待。
“没问题!”寇义兵爽快的应一声,把外套脱了,甩动几下胳臂,好象上战场似的。
杂役把铁皮拿出来,叶晚庆给三人一阵讲解,刘文静他们二话不说,拿起铁皮开始加工了。唐朝的铁皮比我们现代用的铁皮自然是有很大的差距,只要稍微加工下,仍是能用。
叶晚庆把拐杖一放,就开始裁剪铁皮,也不需要量什么尺寸,一把大剪刀在他手上飞快的动作,等到停下来,一张张铁皮就给他裁剪好了。
经过打磨、修边、铆接,所费时间也不短。
李元霸他们围着四人,唯有睁大眼睛瞧着的份了。四人的动作非常熟练,只需要看一眼就可以确定他们是很有造诣的工匠。
直到天快黑时,才算完成。叶晚庆他们处理铁皮时,张德铭他们已经把透镜磨制好了。李元霸检验一阵,还不错,边角处理得很光滑,镜面也没有什么损伤,应该是能用。
把透镜一装上去,就是望远镜。虽然很粗糙,不过,毕竟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