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值一提的是尼金斯基打破了古典芭蕾舞的条条框框,他崇尚突出性格,反对纯粹追求美的形式,甚至扬弃古典技巧体系,创造全新的技巧;他认为任何动作(即使是非常狂烈和不谐协的姿态),只要符合作品内容所需,就可以应用,但这些动作必须基于某种技巧体系。
这些都是尼金斯基的贡献和实力,其中有一段描述让武琅觉得吾道不孤。
尼金斯基不但成为了当时少数能够进行“足尖舞”的男性舞者,还能在一次腾空跳跃中完成多达12次的前后交叉击腿。观看过尼金斯基舞蹈的人都认定他是神的孩子,因为地心引力在他身上好像根本不起作用。他的大跳可以直接从台前跃至台后,还能在空中改变方向,以致于许多观众都会在一幕即将结束时涌到后台的两侧,只为将他退场的飞跃看得清清楚楚。
有人曾问他,要完成那样的跳跃是否很难。
而他的回答十分平淡,简单得近乎天真:“不!不!不难。你只要往上,然后在顶端稍停片刻即可。”
这个逼不可谓装得不圆润,但是就是如此的装逼,大家却都不觉得尼金斯基是在装逼,因为人家是真的牛逼啊。
卓别林去看了尼金斯基的演出,他此前还未曾看过俄国芭蕾舞,他自述:“他一出场,我立刻就被震住了:在我生活的世界上,我只见过少数几个天才,尼金斯基便是其中之一;他仿佛有一股催眠力,像神一般;他的沉着暗示着超乎于世的心境;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诗,每一个跳跃都是进入奇异幻想之境的飞升……在《牧神的午后》中,尼金斯基是无可匹敌的。他所创造的神秘世界,在爱意的阴影中暗暗潜伏的悲剧感,一个充满热烈的悲哀之神——这一切,他都用几个简单的姿势轻易地表达了出来。”
卓别林的话其实是另一种角度来叙述神之境界,所以这段描述是武琅非常认可的,他现在就是境界,甚至要更强,只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罢了。
这就是神的孩子,这就是尼金斯基,然而这些,武琅觉得现在的自己,也能够做到!
这并不是武琅的盲目自信,而是他经过了一系列的分析之后得到的,有着充分的理论支持,绝不是他所讨厌的那些眼高手低的选手。
只要他想,他随时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尼金斯基那样的存在,甚至比他取得的成就更加耀眼,因为他现在的实力,其实已经是超越了尼金斯基的。
他是真正的,超越神的存在!
其实武琅还蛮遗憾的,他没有生活在尼金斯基的那个时代,两个舞蹈鬼才不能在一起相互碰撞,若是可以的话,他是真的想和尼金斯基对决一次,哪怕合作一次也可以。
可惜了,西方的舞蹈之神陨落了之后,再无世界舞神能撼动他的地位。
从此便是来自华夏的舞蹈之神统治的时期了,至少在武琅还能呼吸的时候,这个称号,他就当仁不让了。
拉丁舞界从此一切做得到的做不到的操作,他们能理解和不能理解的一切操作,在武琅面前都变成了基本操作。
若是以后他们见到武琅跳拉丁舞时不可思议的一幕,武琅只会说一句:基操,勿6,皆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