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传话的大臣们先是询问了自己府中的情况,又打听了下周边的情况,才急忙忙地进了宫。
进了宫,众人交流了一番,又传阅了那本杂文轶事,心里都有些惊疑不定。
康熙将他们的神色都收入眼底,又询问了京城的情况,才下了决定。但是,如何预防需要有一个章程。
等前朝商量妥当了,后宫这边也下达了旨意。一些明显老旧的墙壁、屋梁的加固,人员的安排。
尼楚贺有条不地安排着,只要有了危险意识,再几人一道行动。宫妃们都被安排到了各宫或者御花园的空地处,麻烦的就是孕妇和幼儿。
各处都积极地行动起来,康熙也向周边的州县下达了旨意。等到翌日中午,也就是七月二十八日,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震感。
那种感觉,很难形容,恐惧、庆幸,各种心情交杂在一起。
强烈的震感模糊了感观,仿佛过了很久,又似乎只是一瞬间。尼楚贺请示了太皇太后之后,一边让人去乾清宫报信,一边指派人去各宫查探情况。
地震后,康熙明显送了口气,有种悬在头上的刀终于落下了感觉。内阁、九卿、詹事等全部官员本就在太和殿前的空地上,地震的善后事宜也开始着手进行。
灾后建筑的重建、人员的伤亡和救治,康熙先是发下了十万两白银赈恤灾民,又号召官绅富民捐资助赈。之后,他又召集朝臣,提出了六项弊政。针对这些弊政,最后制定了革除方案,包括对责任者从“革职拿问”、“永不叙用”到按律“正法”的严厉处罚措施。
当然外面的事情,后宫只能听到一些,她们能做的,一方面是缩减用度,另一方面则是抄写佛经为大清祈福。
尼楚贺事情多,担心顾及不到三个儿子,白日里多是将人送去宁寿宫。
因为之前提前做过检查和防御,所以后宫遭到毁坏的地方不多。借着修建宫殿和缩减用度的关头,尼楚贺直接处置了一批内务府的包衣,尤其是那些贪污严重、勾帮结派严重的包衣家族。
涉及到的人员太多,尼楚贺先是请示了太皇太后,又写了份详细的折子递给了皇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上进心是好事,但是尼楚贺看不惯这些人用黑心的手段。
看着查抄出来的大批银两和金银珠宝首饰,别说那些高官,就是康熙都有些心惊不已。这是养了一批豺狼在身边啊!
包衣奴才,在满人眼里那也是奴才,居然不知不觉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结成了一张大网。众人都有些胆寒,回府后纷纷安排心腹查探旗下的包衣人员。
也因此抓出了不少吃里扒外、仗势欺人等门人,一边严格处置了这些人,一边重新制定了规矩。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康熙也对内务府和宫中的包衣人员作了判定,将两者的利益纠葛扯开。想要抬旗、振兴家族,可以通过立功、为朝廷和百姓做实事来实现。
由于这一通整顿,还有一小部分的包衣宫女打消了上进的心思。虽然之前那些宫女的下场不好,但是谁都有赌一下的心思,万一自己是例外呢?
但是,后宫女子想要走的远、爬的高,得用的家族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下了明旨,不少家族都打消了之前的那点想法。
这一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严格教养子孙后辈,连带着京城里的气氛都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