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医官的品级有天花板,最高只有从六品的和安大夫,这显然表达不了赵构的感激之情,于是赵构把王继先提拔为武官,于1142年趁小吴升为贵妃之际升他为正四品的承宣使。
王继先的三个儿子也借了老子的光,都升到了高官。
王继先医术高超,人品却一般,他曾经试图霸占李清照的古董收藏,李清照是秦太师瓜棚搭柳树的亲戚,秦桧还要叫李清照一声表姐,可见王继先连秦太师的面子都不怎么看。
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是赵明诚,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的儿子,标准的官二代,本来是前途无量,可赵挺之得罪了蔡京,赵挺之死后,赵明诚被蔡京诬陷,仕途坎坷,曾经在青州(今山东青州)乡下和李清照隐居十三年。
夫妻俩在青州醉心于收藏金石古董,有很多藏品,倒也过得快活,但是赵明诚始终还是觉得要入仕为官才是正途。
蔡京死后,赵明诚复出,先后担任莱州(今山东莱州)、淄州(今山东淄博)的知州和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
江宁发生兵变,赵明诚弃城逃跑,他的懦弱和不负责任让李清照感到心灰意冷。
其实,两人早已同床异梦,在青州时,李清照就写过一首《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李清照在这首词里表达了自己寂寞难耐,望穿秋水却等不到赵明诚回家的无奈心情,说明当时赵明诚就已经夜不归宿,两人实际已经分居。
赵明诚风流浪荡,李清照则渴望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两人性格不合,只是迫于封建礼法,才没有离婚。
两个人从始至终就没有生孩子,这就是爱情已死的最好证明。
江宁兵变平定后,赵明诚被革职查办,但他毕竟是官二代,只革职没查办,不久,赵明诚又接到命令前往湖州上任。
官员赴任,先是只身前往,随后才能安排家眷团聚,赵明诚和李清照分别时,金军南侵,局势很糟。
李清照也知道,此去一别,随时都可能遭遇兵祸。丈夫在兵变中的懦弱在她心中留下了阴影,她也担心自己保护不了两人的收藏,于是便问赵明诚,如果真的发生不测,应该怎么办。
赵明诚想都没想就说,如果遇到乱兵,先丢辎重,再丢衣物,然后依次是书籍、卷轴和古董,而最为珍贵的《赵氏神妙帖》无论如何不能丢,即使万不得以,也要与李清照共存亡。
李清照一听,她感到十分心寒,一个破帖子,比她的生命还重要。至此,她对赵明诚已经全然死心。
1129年,金军不断南侵,赵明诚和李清照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言气氛尴尬。
路过乌江的时候,站在西楚霸王项羽曾经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澎湃,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面对浩浩江水,她随口就吟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就站在她身后,他听了之后羞愧难当,他知道这是李清照怪他太过懦弱,愧为男人。他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
没过多久,赵明诚就得了病死于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年仅四十九岁。
这也许是天意,赵明诚死在了他弃守的城市,就好像要还李清照一个交代,他还留给四十六岁的李清照十五车古董文物和半部没完成的《金石录》。
虽说两人感情不和,但也曾有过难忘的欢愉时刻,比如刚认识那会儿互相吟诗作对,比如在青州一起把玩金石,而赵明诚已经与世长辞,李清照倍感孤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忧愁一部分是因为身边没有了男人,一部分是因为她拥有太多古董,总被人算计。
王继先就是最早提出要以三百两黄金买走李清照收藏的男人,可李清照不肯。
三百两黄金不少,可对于李清照来说,她并不缺钱。这些古董是她和赵明诚的心血,她得睹物思人。
财不露白,李清照不懂得其中道理,天天把玩金石,既然她能被王继先盯上,自然也被各路人等惦记,她的古董几次被人设计,损失殆尽。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清照的收藏依旧还很丰厚,这个时候她遇到了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叫张汝舟,自称是赵明诚的同窗,当时是右承务郎、监诸军审计司官吏,只是一个从八品的小官,审核朝廷给军队发放的俸禄。
张汝舟对孤苦伶仃的李清照嘘寒问暖,很快就赢得了才女的芳心。
要说年轻时候的李清照,那真是要长相有长相,要才华有才华,可现在她已经四十九岁高龄,人比黄花瘦,张汝舟图的什么呢?自然是她手里的金石古董。
可李清照迫切需要一个男人爱护她、安慰她,在媒人的金玉良言劝说下,她义无反顾的投入了张汝舟的怀抱,二婚嫁给了这个来历不明的男人。
其实这一切都是王继先设下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