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计划有一定积极进取的意义,所牵扯的兵力也不算太多,最要紧的是,就算这计划执行失败,也不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大不了退一步继续考虑其他方案。
高俊最终批准了这个作战计划。
直到此时,高俊依旧认为芍药坡之战可以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不会伤筋动骨,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即将发生的战役将会写进日后的历史课本和语文课本之中,将会是高俊此生最难忘怀的一场战役。
就在双方气氛日渐紧张的时候,高俊得知了从南边来的好消息,冯达火烧好义堡,在介山东路大破敌军七千,已经开始着手布置攻打霍州。
这是一记捅在木华黎腰眼上的老拳,现如今,平阳、石州等地的蒙军都无法支援盂山战场,全都要被紧急调动到介山优先防御冯达。
而李铭在南线也打得风生水起,已经率军北上,严重威胁着蒙古太原军团的安全。
但是高俊想要的消息还没有来,直到腊月二十,上气不接下气的信使骑着快要跑死的马,一路赶赴到了前线战场。
这封信自延安出发,穿越半属敌占区的关中平原,自潼关坐船顺流东下,在彰德上岸,一路向北经真定才传递到高俊这里。
消息也非常简单,僧虔已经率军南下支援潘正,陕西情况正在向有利方向扭转!
接到消息的高俊来不及穿鞋就冲出营帐,劈手接过信,顾不得脚踏冰雪,匆匆读完,才忍不住长舒一口气:“天不负我!”
既然陕西方面的情况已经向有利转变,那么可以预见,陕西军队能在一到两个月内发动东征。届时,全部军马都已经被高俊拖住的蒙古人无力防御,只能选择抽调东面战线的军队,左支右绌,最后将是总崩溃。
拖下去对高俊还是有利的,更狗急跳墙的是蒙古人。
结合目前的战场信息来做分析,高俊也有理由相信,蒙古人是一定会主动挑起下一轮的战役的,因为他们已经拖不起了,木华黎只能指望在盂山战场上击败高俊,这样才能腾出手来对付其它方向的光军。李铭和冯达已经势头难治,如果再加上潘正,蒙古人必输无疑。
既然如此,高俊也绝对不能让他们如此了了心愿,就在这盂山战场上牢牢坚持下去,顶多是一两个月的功夫,高俊就能看到蒙古人尸横遍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