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太子守绪,我与他在中都倒也见过几次,太子是个有决心毅力的人,相比于官家,他对天下大势的把握更清楚。然而,太子言先于行,不黯世事,即位之后,未必为佳。”
在高俊看来,完颜守绪确实理清了金朝的主要矛盾,但是,这并不源于什么细心观察和积极思考,而是先入为主的思想。某种程度上,完颜守绪更像是一个狂热分子,十分相信那些他从小被教育的东西,中国之尊,金朝之强,正统在我,以及女真的不败神话,这些他都无原则的相信,即便是即位之后,见到世道的更易变化,也一厢情愿的相信那些东西。
所以完颜守绪清廉,勤政,爱民,但是却对他遭遇的危机一筹莫展,他只相信那些从书本上看到的圣人真理,却缺少对现实的观察。
“如果两父子的优点能够结合,或许也是一代明君,以金朝经略中原百年之底蕴,驱逐鞑虏,或有可为,只可惜事违人愿呐。”高俊转过头来,突然向王浍问了一句很奇怪的话:“王先生,假如我在此不幸身死,光军还能推出一位有魄力的领导人吗?”
“太尉颁行新政,如今光军的制度条格都源于太尉之手,太尉纵死而魂犹在,推选一位新的领导,只要萧规曹随,则事业可保。”
“假如,我是说假如,我现在有个年不及总角的儿子,他显然是不能承担大任的,而且说不准长大后还是个放浪之徒。我再说一下,是假如我现在死了,你们推选潘正做光军首领,那对我这个儿子应该怎么处理呢?”
表面上云淡风轻,但王浍的心里却有些高兴,他见到高俊之后,一直觉得这个人着实有些奇怪,归根结底,是高俊对这个世界一直采取了一种有些不屑的态度。
天下人熙熙攘攘,谁不爱名利?谁不爱官爵?然而,王浍却发觉高俊此人对于权力以及声势地位却有一种不相称的淡漠。
如果高俊是一名隐士,这倒也不奇怪,可他却是亲手组建了数万雄兵的天下英雄,这就让王浍一直从心里琢磨不透。直到最近,他才隐隐发觉了这是怎么回事:高俊对权位的淡漠,是因为他对这整个世界都有一种发自心底的轻视,并充满了改变整个世界的想法。
对于王浍来说无比精彩的大千世界,在高俊眼里却似乎残破不堪,甚至于,高俊在心底骄傲的认为自己比整个世界都强。那么,就算是大国皇位,在他眼里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而已。此人掌握权力,似乎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他真正想做的是改换世道,翻天覆地。
这一直让王浍忐忑不安,不过现如今高俊问出这番话,说明他似乎有些想得通了,从心底,高俊似乎也在考虑起为帝图皇的事情了。
大概也觉得自己的问题太过失态,高俊摆摆手,示意王浍不要介意,两个人结束这场散步之后回到中军营帐,在这里,他们又接到了新的好消息:燕宁在北京和大破安鲁军,杀敌军二千余人。
没有亲临战场,但高俊在露布的字里行间中依然可以想象当时战场激烈的厮杀,镇防军是如何运筹帷幄,利用兵力优势包夹敌人,通过这几年采用的各类新式技术震慑了早就脱离太平军的那群叛徒,又是怎么让他们彻底的绝望逃亡,之后追亡逐北,让河水都为之尽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