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慧妃谋害前太子之事,究竟是怎么流传出去的?
只能是知道内情的人悄悄捅出去的。
而知道内情的人,数来数去也就那几个。
杨洄?
可能性不大。
身为武慧妃的女婿,自己的姐夫,这么做对他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而且在坊间的传闻中,他也是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的。
武慧妃身边的宫人?
这个可能性也很快被否定。
武慧妃仔细回忆了整件事的前后细节,知道这事儿的人,都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动机。
一番推敲,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李林甫!
首先,他是知道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的,这一点,武慧妃的话便是最直接也最有力的证据。
其次,他又没有直接参与到这件事中来,杨洄和武慧妃行事之际,他居然恰好病了!
第三,每一个对他不满的人,都是因为他排挤张九龄、裴耀卿等人,而没有一个把他和前太子以及二王之死联系在一起的。
由此可见,这个老家伙,很有可能一开始就计划好了要利用这件事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
只要他手里捏着这个资本,武慧妃便只能跟他站在统一战线!
而在不经意间传出一些流言,也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用以向武慧妃和盛王施压。
当然,现在他想要借此事拿捏的对象,多半已经变成了自己。
怪不得他对自己那般信任。
原来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演技好,装出了一副除他之外,再无助力的样子。
恐怕更大的原因,还是他手里捏着武慧妃、盛王和杨洄谋害前太子的证据。
而自己身为武慧妃之子,一旦武慧妃因此坐罪,自己也一样难以幸免。
换言之,李林甫自认已经捏住了他们这一家人的命门。
那他当然不会担心自己会站到他的对立面去。
甚至于,既便有一天自己登上了帝位,他依然可以凭借此事大作文章。
光一个得位不正的帽子扣下来,就能搞出无数风雨。
自己能不能在那个位置上稳稳当当的做下去都是未知之数。
果然是老狐狸啊!
李瑁越想越觉得李林甫这个人实在是太恐怖了。
其城府之深,谋划之远,简直匪夷所思。
幸好自己去了趟琦玉庄,遇到了柳凤娘这帮小姑娘。
否则一旦生出了借助李林甫的力量对付李隆基,与他互相利用、各取所需的心思。
说不定就会掉进他的圈套,一辈子受制于此人。
论手腕,自己比起这家伙还是差了些啊。
也就是站在了无数巨人的肩膀之上,眼下才能勉强把李林甫弄得有些首尾难顾。
但距离真正的扳倒他,还差一步。
或者说还差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张暐。
他跟张暐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只要张暐回京,他便可以高枕无忧?
李瑁百思不得其解。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李林甫和张暐都不应该是同盟关系。
而且也找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利益的存在。
想来想去,也只能赶在张暐回到长安之前把李林甫这事儿给弄成铁案。
不只是掳虐民女,还要加上个意图控制朝臣,欲行不轨的大罪才行。
可是……
李瑁再次看向武慧妃,犹犹豫豫的问道:“母妃,前太子李瑛一事,你敢跟父皇说么?”
武慧妃果然大吃一惊:“此举与找死何异?”
李瑁却是摇了摇头:“依儿臣看,却是未必。”
“父皇又不是傻子,既然连颜真卿、王维都知道母妃你涉嫌构陷杀害前太子,父皇怎么可能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但是父皇查了吗?也许暗中在查,但父皇对母妃的宠爱却是未减分毫。”
“甚至还对儿臣委以重任,母妃觉得,这合理吗?”
确实不合理!
武慧妃皱着眉头细细思索了一番:“瑁儿的意思是,以陛下对你我母子的宠爱,就算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也不会责罚你我?”
李瑁又摇了摇头:“儿臣的意思是,父皇很有可能觉得李瑛他就本就该死。”
武慧妃又是一愣:“瑁儿这话,母妃不懂。”
“母妃,我问你,我那为前太子哥哥,长得像父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