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路县令,路县令心里也苦呀,他先前可没想到,在城里施粥的那些人里,不只有赵家姑娘的时候,甚至还有王家姑娘、孙家姑娘……
这一个两个的,要是真的把家世搬出来,可不是他一个衙门能够惹得起的。
先前赵家老爷在他县衙后宅做了那么些日子的事情,可还没忘呢。
“大人,这是我家兄长写的以工代赈的册子,兄长说这些流民一直留在城内也不是个办法,倒不如让他们出城去,自己开荒建个庄子,看看出来的地先给他们用着。”
“以后若是想要迁回原址便迁回去,主要是想要留在这里也好,有个住处,起码不用颠沛流离,等到他们稳定下来自然不用线,压力也就消失了……”
说到王志这人,路县令挑了挑眉,没有拒绝王家姑娘递过来的信件。
要不是那封信件,也不至于引来今天这些事,他皱着眉,看着师爷在前院忙忙活活,想找个地方躲都躲不开。
“大人,您倒是拿出个章程来呀,今儿个把这消息一发出去,外面那些流民就跟疯了一样,要不是差役在外面拿刀挡着他们,这些流民早就冲进县衙里讨要说法了。”
路县令听到这话,咽了咽口水,他倒是想呀,只是他也没想好接下来该怎么安排,依照外面那架势,怕是自己还没出去之前被唾沫星子淹死了。
就在他焦头烂额的时候,外面的下人却突然传报,说是杨县令来了。
两人同为县令,不过这杨县令可比他高上两级职位。
这会儿路县令也顾不得什么尊卑贵贱了,他仿若见了救命稻草一般,冲上前去拉着杨县令的时候,只差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求救了。
“杨大人,您真是来得及时呀,外面那群流民非要本官给出个说法,这以工代赈的消息都贴出去了,只是这地方还没选好,他们怕是不会安安分分的待在这里啊。”
杨县令来还不是为了解决他这桩麻烦事,如今这粮食再贵,再值钱,还能有人力值钱不成?
“路大人尽管放心,本官今日来便是听说了这桩麻烦事,想要替你解决的。”
要不是场合不对,路县令都想牵着杨大人的手热泪盈眶道一声谢了,不过现在当务之急是赶紧让外面民众的心情稳定下来。
“本官听说,这以工代赈的法子是一个书生想出来的?”
路县令一拍脑袋,赶紧叫师爷将王志写的那封信件拿了出来。
“大人请看,就是这人所写的以工代赈,本官觉得的确有几分可取之处,这才让下人着手去准备,谁知道这几个准备的下人还不等本官将事件处理妥帖,就将东西贴了出去,这才引来百姓愤怒。”
他抹了一把额上的汗,对于下人自作主张的举动也很是气恼。
要不是他们自作主张,自己也不至于在杨县令面前出这么大的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