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为士人楷模,拥趸无数,若其发天下士人出声,强言当今天子弑兄弑母,其结果未可知也!”
崔博闻言大骇,这一点…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因为他知道,少帝刘辩是牛辅所杀。
但是袁绍可以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可以拿这点去声讨刘协!
袁绍不尊汉廷之号,到这儿差不多可以解释的通了,因为袁绍压根儿就不认刘协这个天子,他若是听了刘协的命令,那他以后的说辞可信度…将会大打折扣!
荀彧…真可谓是人杰啊!崔博自问不如远甚。
他掌握着很多信息,分析了很久,到头来不如荀彧从别人口中听来,又在短时间内得出的结论啊!
真是太失败了!
崔博扶了扶额头道:“真是从未想到,多谢君之点拨!”
一番话证明了荀彧的才力,这种人若真是投到了袁绍营还被重用的话,而且他还尽心尽力地为袁绍所用的话,那真是太可怕了。
荀彧就这么一点,崔博就知道那袁绍的胜算在何处了…
通胡或许只是佐料,正餐可以是另立天子,与刘协分庭抗礼!
在原本历史上,他不就这么干过么?他想的是立刘虞为天子,但人家刘虞是个聪明人啊,没跟着袁绍作死。
不知道此世将会如何啊…
崔博细细一想其中后果,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呐。
“卫将军才兼文武,志虑忠纯,彼幽州人也,少年时尝言“生当做卫霍”;逢黄巾事,其被征为步兵司马,讨凶除逆,因战功迁为常山国相,后因师卢公被宦官所谮,不就,卢公得释,乃就任,在任间颇有政声。
会董卓入京,卫将军尽起常山之师,会义军于荥阳,愿勠力为国者,仅二三也,似袁绍等,皆惜身之辈,独卫将军刘备、车骑将军曹操愿西行攘凶。
此又复社稷存亡之际…荀君当真不出仕么?”
这下…荀彧倒是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陷入了思索。
崔博给刘备的履历说了一遍,看似像夸,实际上还真没有夸大其词,人家刘备的履历就是这么的漂亮呐,无论行为、功绩、道德都没得污点呐!
荀彧怎么说?他是个聪明人,刚开始崔博说完袁绍的坏话直接让荀彧出仕,他做不到啊!
但是从现在看来,那袁绍似乎是真的有问题,因为他从崔博的行止中看得出来,那反应是认真的…
当然一个人的行为可以作伪、表情可以作伪,但是要看他的目的何在。
崔博有什么目的,让荀彧出仕,这对崔博有什么好处?好像是没什么好处的,有的也只有为公之心啊!
“你待如何?还是欲北上追随族兄投那袁绍么?”荀彧忽然将头一转,问起了郭嘉的看法。
郭嘉这一会儿,可是出奇般的没有发言呐!
相信崔博所言,郭嘉心中已有定论。
郭嘉低声说道:“先去见见罢…且就当游学了。”
荀彧点了点头,友人的性格他也知道,就让他去亲身试试罢!
“那我将陪着崔议郎走一遭罢。”
言罢,荀彧朝着崔博深深一揖。
国家丧乱,哪个有志之士不想着为国效力,以升天子之阶?荀彧学得是圣人教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谓是他的终极追求。
崔博见状大喜过望,称善不已,然后又从怀中掏出荀爽与的书一封,送到了荀彧面前。
这封书信崔博本身想着一开始就拿出来的,但是他仔细想了想…着请荀彧出山,就似那考试一样,如果崔博一开始就给荀爽的介绍信拿出来,那就等于是作弊了~
不若现在拿出来,反能让荀彧高看他几分呐!
荀彧看完荀爽的来信,心情是颇愉悦的,他的尊长虽多,但是尚在人世且亲近的就荀爽一人呐,得到荀爽家信,荀彧自然是喜不自胜的。
“呃…敢问崔议郎,家叔父现在身体如何了?”荀爽有痼疾,这个荀彧也知道,于信中他这个叔父哇,是对崔博一顿夸,想来关系是不差的,所以问崔博这个问题。
“博家中有一医者,据其言,荀公之疾可愈,只需调养即可~”
荀彧称谢不已,乃设宴款待崔博、郭嘉二人。
……
翌日,崔博等人还未动身往颍阴城处去,那颍阴县令便亲自来迎了崔博…
于是乎,崔博便带着大部队,驻入了那颍阴城。
有之前在阳城、阳翟、颍阳之事,那颍阴令也不敢说个不字,甚至早与那城中豪强沟通好了,自有兵勇奉上,其众虽不如阳城、阳翟,只有六百人,但也比颍阴要多。
要说这一路的收获…可谓是颇多了,早已达到了崔博心中的预期目标,当然也达到了任务的标准——原定的数量就是三千众。
结果崔博才至了四个县,就已经收获了四千青壮。
还顺便拐走了一大才——荀彧,接下来怎么着?还往前不了?这是个问题。
往前,固然会有不少收获,但同时,也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就荀彧那个说法来看…真的拖不起了!
于是乎就在颍阴县结束了,崔博使韩当带率众回京。
至于他么…他可还打算再见见这颍川的群贤~
阴修曾说过一串儿人名,荀彧呢他也跟崔博说了一串人名,只比阴修多而不比其短呐!
这些可都是人才,崔博是不打算放过他们的。
嗯…就按着名单上的名儿,一个一个来吧!
荀彧呢,是跟着崔博一起的,顺便再做个引荐人~
郭嘉还是想要北上去见那袁绍一面,于是乎就在颍水之北,崔、荀二人送别了郭嘉。
“此道祖之金也,此博之车马也,郭君一路北上,唯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