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紧急向灾场挺进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接到上级预先号令,王家滩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火线已经向昆明蔓延,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晓雪是连队的值班员,连长把晓雪喊过去了,连队领导简单碰了个头,决定做好一切扑火救灾准备,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出动。
晓雪吹响了紧急集合哨音,按照扑火救灾行动准备物质器材。
大约半个小时后,人员将扑火器材全部准备好,车辆已经就绪,人员整装待发,就等上级命令。
天快黑了,但上级的命令还没有到,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因为夜间行动,对部队非常不利。
军令如山倒,上级命令连队在单位编成内,紧急摩托化机动至王家滩扑火救灾一线。
晓雪组织人员集合,连长下达了行动命令,指导员做了战前动员,人员迅速登车,火急火燎的开往王家滩火灾现场。
摩托化机动了1个小时左右,到了火场附近,看到王家滩烧的火光冲天,把天都照亮了,这是单位执行任务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场火灾,也是第一次在夜间紧急行动,对部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扑火救灾,组织指挥是关键,关系到官兵的生命安危。
针对扑火救灾时效要求高、任务变化快的特点,连队精简指挥机构,集成多种通信手段,采取多种指挥方法,实现了指挥顺畅、灵活、高效。
一是指挥机构精干。成立救火行动指挥组,由连长任指挥长,到火灾现场一线指挥,其余干部沉到班排,组织开展救灾工作,准确掌握火情,正确分析情况,果断定下决心,确保指挥高效快捷。
二是通信手段多样。采取对讲机、烽火卫星、铱星卫星、北斗手持机、超短波电台、短波电台、手机等多种通信手段,与防火指挥部和集团军指挥组建立专网,及时掌握火情、协调部队行动。
本级用频装备统一频率,指挥长可以直接指挥各个战斗小组,实时解掌控救灾部队,达到了一呼百应的效果,实现通信指挥“全程通、动中通、末端通”,保证了救灾行动快捷灵敏。
三是指挥方法灵活。按照“打早、打小、打了”的要求,兵力部署火头多于其他部位、顺风火多于逆风火、上山火多于下山火,重点目标、重要路段集中重兵扑救。
采用直接灭火与间接灭火等方法,打防结合,暗火、余火、发烟点以打为主,直接扑灭,顺风火、上山火以防为主,间接阻止火势蔓延,灵活掌握灭火主动权。
扑救方法是关键,关系到是否能控制住火灾。
按照“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程序,控制火势,扑打火线,清理余火,看守火场。
一是控制火势重兵出击。针对高强度的地表火、树冠火火势蔓延快、危害程度大、难以靠近的特点,我们集中重兵采用开辟隔离带、点火反烧式灭火等方法,有效的组织了火势发展。
第一梯队在地方扑火力量的配合下,采用“工程机械开路、人工快速清理”的方法,在小泉山庄至2034高地公路一线,拓展宽15米至20米的防火隔离带4.8公里,坚决将火势控制在隔离带以南。
火势突破东北线,直逼九度村,情况万分危急,由于山高坡陡,植被茂密,机械无法进入。第二梯队在九度村南侧高地,按照“先贯通、后扩宽、再清理”的方式,人工开辟一条宽15米至20米长5公里的隔离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