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点点头,国家人口当然是越多越好。
“不仅是汉族,其他各族也可以实行均田,全都变为编户齐民向朝廷纳税,皇上收了税可以给他们做些好事,这样这些人就会更加归心皇上。”
石勒哈哈大笑,他很满意,非常满意!
于是,均田制就在太子和徐谦的主持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听说有田分,落草为寇的人纷纷逃离深山密林回到本地,徐谦早已下令归田之人既往不咎,旬月之间,大量农民回归本地,贼寇之欢迅速解决。
那些大族出于本能地抵抗,朝廷这是要跟他们争田争人,触及了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岂能坐视不理。
但是朝廷是站在有理的一边,田是无主的田,归朝廷没有错,人是自由的人,离开大族的荫蔽也是他们的自由,所以大族们虽然极度愤恨均田制和里正制,却不得不执行。
当然,他们也得到了不少好处,他们拥有大量的奴婢和耕牛,这田一分,他们合法的田地增多了,所以他们的抵触情绪最终还是能够控制住。
时光荏苒,一年过去了,均田制在磕磕碰碰中进行,伴随着均田制一起的诸多制度也陆续颁布,赵国的户口数翻了两番,达到了一百五十万户。
而同年亦是风调雨顺,谷物丰收,百姓纳粮积极,赵国的官仓全部填满甚至都装不下去了!
石勒的雄心又升起,他要灭掉汉国,一统北方!
而此时,徐谦认为应该功成身退,他已经看清了统治者的嘴脸,于是他向石勒提出要回飞云堡。
石勒思考了几天,答复道:“徐谦,朕任命你为尚书令,你再帮朕一年,一年后,朕保证让你回飞云堡!”
尚书令相当于*****,这么年纪轻轻的尚书令古往今来恐怕是第一位。
徐谦对此并不感冒,只是想到尚在襁褓之中的儿子,他只能屈从。
不过从外人的来看,徐谦算是功成名就,不仅荣升一品,而且全赵军民对他感激崇拜,功高震主毫不夸张,已经让石勒感觉都快震得坐不住了,要不是石勒知道徐谦归心似箭,他早已采取行动了。
于是,太子监国,徐谦辅政,石勒亲自率领大军往西进发,目标是灭掉汉国!
赵国群臣不明白皇帝宁可亲征也不派战神,石勒自己的说法是有太子和徐谦在内,他要老当益壮发挥余热!
石勒的豪情壮志感染群臣,朝廷上下无不热血澎湃!
石勒几乎将禁军全数带出,留给太子的只有太子府的府兵和一千精锐禁军,他认为赵国政局稳定,无需留下太多军队。
渡过黄河,皇帝下令:“太尉郭敖率领三万禁军折道往西朝长安进发,朕与孙伏度、桃豹率领一万大军往前进发!”
众人一下子懵了,往西进发没有错,汉国都城长安就在那里呢,可是一直往前进是豫北,赵国和晋国的过度地带,难道皇帝想和晋国交战?就凭借这一万人?
将军们猜不透,有几个将军想从皇帝那里套话却被训斥地狗血淋头,所以没人敢再问,只能满腹狐疑地继续朝南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