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很很多地方会冬暖夏凉,很部分原因就是水的温度调节作用。
“这很不错的一个小设计,我也是在书上看到了,然后就造出来了,还在里面养了一些鱼,等过一段时就可以收成了,这些鱼都是我挖出这个地下水池的时候自己涌上来的。”郑先生开始解释这些鱼的来历,还让他过来继续挖,“这地下应该有一个鱼池,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继续挖下去。”
不过晏浩可没有兴趣,虽然他前世就听说过地下鱼池的故事,不过他现在还没有这种想法。
他来到这里,可不是为了看这个冬暖夏凉的设计,虽然也很不错,但是他可对这个不上心,他现在内气澎湃,也可以调剂自己的内外气温,让自己变凉爽,这个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好吧。”看到晏浩似乎明白了一切,他也知道晏浩这个学生是比较聪明的一类,于是也不多说什么。
两人很快就重新回到室内,郑先生冲了一壶好茶后,就拿来了晏浩带来的几本书,还有一些他从遗迹中带回来,却不太认识的书,上面的字条虽然难懂,可是也难不倒郑先生。
不过晏浩带回来的用不知名字体书写的几本书,不是什么武功或者知识的书籍,知识万兽门的门规,还有一些万兽门当时的事件记录而已,没多大的用处,不过可以让晏浩多了解一些万兽门的变迁而已。
“这几本兵书才是我想要说的,他们七本兵书上面每一本都可以让人变成万人敌。但是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万人敌,而是带兵战斗的本领,但是我却发现这几本书中有武功的存在痕迹,也就是说这几本书可以演化出武功,这也许是为何宋国要禁止兵书的原因,一个就是兵书上的知识可以让人变成万人敌,另外一个就是兵书可以演化出武功。”
郑先生不停的对着晏浩解释起来这几本兵书的内容,以及兵书可以演化的兵法武道。
听完之后,晏浩觉得这位郑先生似乎真的很厉害,农事、风水、兵法都懂,晏浩猜测他的武功也应该是十分的高强,不然他怎么还可以推测出兵法之中蕴含着武功。
不过这时候,郑先生却话风一转,他说:“我不能把所有兵法武道演变之法教给你,他们每一部兵法都需要配合一种兵器,一种思维,一种让人追求一生,修炼一生的道理,因此你只能选择一种,多学无益,有害。”
晏浩听了也明白郑先生的意思,他是想晏浩直追求一条道,而不是追求更多。
“《武经七书》的七本兵法书:《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你选择的是哪一本,其中《孙子》兵法用刀是最好的武器,其他的兵法的武器所演变出来的武功不是用刀的。”
郑先生的话不言而喻,就是晏浩选择孙子兵法。
“那我就选择用刀的孙子兵法。”晏浩说出了他选项,“不知道先生什么时候可教我兵法演变的武功。”
“现在就可以。孙子兵法一共十三篇,分别是:为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而它所演变出来的招数也是十三招。
始计:一共五招:道、天、地、将、法共五招,每一招都如同兵法所述,道乃心意,战斗之心不息,乃战,天地之势可加以利用,以人与天地非不可也。
作战篇:五招:千骑万甲,兵贵神速,知兵善用,就地取材,速战速决。战斗以最小的代价带来最大的收获。
谋攻篇:也是五招:围点打援,不战而胜,攻城为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怠。战斗不但是无力,也是心理战,敌人没有缺点,也可以制造缺点,能不用战斗解决的问题,可以不用。
。。。”
郑先生一番解释下来,已经过去一个时辰,但却让晏浩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以往虽然读过孙子兵法,可是却没想那么多,现在被他解释之后,他就明白了很多。接下来他还用刀比划起来,不停的演练各种的招数,让晏浩感觉到这兵法真的很厉害,而跟厉害的是郑先生居然可以悟出这样的刀法。
刀法之中,既有绵里藏刀的柔,也有刀刀致命的狠辣,也有见缝插针的刁钻,也有狂风暴雨的爆发,还有阴阳虚实间的来回变化。
晏浩他设身处地的想了一会,顿时觉得如果他身处其中,定然觉得自己是被一个刀法大家给困住了一般,而不是一个悟懂了孙子兵法的郑先生。
可是当他演示完刀法之后,他却说:“这些招数乃是我的理解,你可以参考,但是你必须要悟出自己的招数,这样才是真正的懂得这一部兵法,不单单是兵法,还是一部刀法。”
“好的,我明白了,先生,每一个人读孙子兵法,都有他的理解,不可能每一个人都相同的。”晏浩也懂了他的意思,“非常感谢先生的指导,这本孙子兵法我想抄一本回去时常温习,不知道先生可有纸张。”
“不用了,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一本了,你回去好好地研读吧。”
郑先生笑着从书架上暗处拿出了一本手抄本的孙子兵法给了晏浩。他接过书后,感谢郑先生:“非常感谢先生指导。”
郑先生也客气的说:“不用客气,我还要谢谢你,让我多了几本不错的书籍,让我可以领略几位的先贤的博大思想。”
晏浩很快就离开了,离开前郑先生对他嘱咐:“如果不懂,就来问我。不要不懂装懂。”
晏浩点了点头,就走了。
回去的路上,他虽然想看这一本兵法书,可是他还记得兵法书籍在宋朝可是禁书,为了避免麻烦,于是他强忍着,回到家中开拿出来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