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www.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玄幻小说 > 太古妖仙 > 无标题章

无标题章(2 / 2)

 推荐阅读: 我的美妻不太乖 重启全盛时代 武战苍穹 忠犬鬼夫好难缠 BOSS有病我能治 私蜜宝贝,帝少kissme 她是修仙界最靓的崽 帝行太宙 重生皇后,朕错了 霍格沃兹的神代传说
最新网址:www.hbcjlp.com

然而阿育王终究是把她赶走了,最是无情帝王家。

她应该已经习惯了吧?还是嘴角依旧留着一丝冷笑?

那年,她独自离开了摩揭陀国。

风沙很大,淹没了她对人世的最后一点温情。

九尾狐的故事,摩揭陀国篇,完。

九尾狐的故事,【东渡篇】

战国之后,就是秦汉魏晋,这是群雄辈出的年代,滚滚长江东逝水,满眼看去都是腿。不要误会,这里是说的是身高八尺的汉子们的大长腿,好像一直没有女人什么事。

一直到南北朝,又是几百年过去了。

南朝后主陈叔宝踉踉跄跄地走上历史舞台,出演了一个悲催的皇帝。

在我看来,作出《玉树后庭花》的陈叔宝、写出《虞美人》的一代词帝李煜、自创瘦金体的书法家赵佶,堪称中国古代皇帝里面的曲、词、书三杰,他们都是靠不务正业败家到底出名的。

陈叔宝的爱妃张丽华发长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鉴人,并且脸若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顾盼之间光彩夺目,照映左右。常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

《陈书·卷七·列传第一》中记载:张贵妃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惠,有神采,进止闲暇,容色端丽。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说实话,在我见过的正史记载中,第一次见到有史家特意描写一个女人的头发,说她的发质多好多好,这位史家萌到不行。

他仅仅从一个角度就鲜明地表达出了张丽华的魅力点,这轻飘飘的几句话让我直到今天看到飘柔女神郭碧婷长发飞舞的样子还会轻微走神,历史上张丽华的一头长发该得多美啊,才能让惜字如金的史书留下这一笔。

我也学到了一点,想描写女人的美,连篇累牍是没用的,一定要抓住重点啊朋友们,一个亮点就够了(这句话记得划重点)。

好的,继续说。难得的是,张丽华还很聪明,能言善辩,鉴貌辨色。当时百官的启奏,她就坐在陈叔宝的膝盖上,应答自如,决议天下。

看到这里,虽然我也想吐槽陈叔宝的厚颜无耻,不过想想,他也算值了,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多少人的梦想啊,他毫不避讳地当着全天下人的面,秀了一波恩爱。

张丽华是否九尾狐,没有定论。最终陈后主不但亡了国,还连累了很多人,张丽华也香消玉殒,可见自古以来秀恩爱就没有好下场。

灭了陈朝的隋文帝赐了陈后主一个谥号,炀。去礼远众称“炀”。

风水轮流转,隋文帝肯定想不到,多年后他儿子的谥号也是炀,他是远比陈后主有名的隋炀帝,这报应来得简直不要太快。

隋朝在隋炀帝手里没两下就被折腾没了,大唐盛世开始了。

说起来,唐朝最有名的是什么?废话,当然是诗啊,唐诗是中国文学史的一座高峰,唐人的一言一行都蕴含了诗歌的蕴藉和雅致。我总是认为,唐朝是中国古代最浪漫的朝代。

这也是个冒险的时代,天照东瀛,波涛万倾,一只只小船从日本国来到了当时的大唐朝,日本的遣唐使一波接一波漂过重洋,来到唐朝,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是的,从唐朝开始就有了日本这个名字,意思是日出之国,太阳升起来的地方。日本国这个名字就像蓬莱岛一样,是个遐想的国度。今天很少人知道古代的中国人对那个国家有着多美好的想象。

这是个大冒险时代,一个僧人捧着一个饭钵就可以西行数万里去天竺求经,他就是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西游天竺,在与天竺的僧人交流佛法的时候,把留在印度的最后一块舍利带回了大唐长安供奉。

我常常想,到底是怎样的一份信任,才能让那些天竺僧人把视作国宝的舍利双手奉上,也许他们在想,一个翻过千山万水只为了追求内心真理的人,值得把这颗佛教的种子托付给他。

玄奘法师也没辜负他们的信任,千年后,佛教的种子在中国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贞观十七年,玄奘法师带着最后一块舍利回到了大唐,加上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那一块,以及失落不明的最重要一块,当时三块舍利全在中国。

到了唐玄宗时期,一代高僧鉴真大师决意东渡日本,带了一块舍利要到日本与那边高僧们交流。

说起鉴真大师,他是玄奘大师之后的又一个大冒险家,鉴真大师前后历时十二年,六次启航东渡,五次失败,航海三次,几经绝境。同行中先后有三十六人死于船祸和伤病,二百余人退出东渡行列。只有鉴真大师笃志不移,百折不挠,终于抵达了日本国。

而他第六次为什么成功了呢?因为这一次,九尾狐变成十六七岁的少女,自称若藻,诱惑了日本遣唐副使吉备真备,一起登上鉴真大师的东渡船,她追寻舍利而来。

同行去日本的还有另一艘船,那是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和藤原清河的船,这艘船倒是没那么好运,遇到海难,这两个遣唐使没死,辗转回到了长安。阿倍仲麻吕是李白和王维的好朋友,当年李白听说他遇难还写了首名诗。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可见在唐代,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到底有多好。

我在查阅文件的时候,留意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当年所有参与这一次渡海的冒险者,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藤原清河、吉备真备,还有中国高僧鉴真大师,他们无一例外都得了善终,每一位都是高龄逝世,留给后世赫赫声名。

也许在那一艘冲波斩浪的船上,九尾狐也为他们面对大海的勇气所折服,暗中助他们安稳地渡过了这一程,乃至最终安稳一生。

那是多么勇敢的一群人啊!

他们远离故土,走向危机四伏的大海,目的地在未知的地方,即便如此,依旧一往直前。

此去故国三千里,唯有孤帆伴月明。

你说,唐朝那时的男儿,该有多浪漫啊!

遗憾的是,等下了船,迎接她的,又是一片血腥的世界。

九尾狐的故事,东渡篇,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