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皇帝,并不是你想升人家是什么官就什么官,你想封人家多大官,就封人家多大的官,你必须要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理由才行。
如果群臣反对的话,皇帝也不是可以任性而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尤其是一个根基都还不算很稳的皇帝,就更加不可能这样了,真要是这样的话,他这个皇帝搞不好就当不下去了。
苏定方带着二万兵马出发了,因为有辽州作为基地,二万兵马只需要带足路上的粮草就够了,其他的到了辽东之后,再进行补充就可以了,所以行军的速度很快。
一切仿佛都进行得非常顺利,三月初十,李恪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大军二万,先抵达金州,汇合辽东的八万水陆大军渡海,进行登陆作战。
任命新罗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兵五万与苏定方配合作战。
八月,苏定方率唐水陆大军船队从城山启航,横渡黄海,至熊津江口。
百济军据熊津江口拒守,唐军先锋抢滩登陆,上山结阵,与百济守军展开激战。
后续唐军船队正逢涨潮,源源开到,一时扬帆盖海,无比壮观。百济军根本抵挡不住,迅即被击溃,死伤数千。
唐军顺利攻下了熊津江口,取得了稳固的立足点。
从陆路助攻的新罗军,进展却不大顺利,遭遇百济名将阶伯所率的五千士卒殊死抵抗,最后勉强惨胜。
唐军水陆大军刚一站稳,就齐头并进,沿江而上,直趋百济都城泗沘城。
距城二十余里,百济倾国来战,唐军再次大破百济军,斩首万余,又穷追残敌直抵泗比城下。
百济义慈王与太子扶余隆逃向北部边境,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率兵固守。
扶余隆的儿子扶余文思率左右逾城归降,百姓皆从之。
苏定方乃命士卒登城立帜,扶余泰处境窘迫,只好献城请求处置。
此后,扶余义慈、扶余隆及各城城主亦相继投降,百济宣告灭亡。
百济亡后,下一个目标就是高句丽了。
苏定方率唐军主力约十万,分道北上进击。
唐朝在百济故地设立了熊津都督府,马韩都督府,东明都督府,金涟都督府,德安都督府等五个都督府。
五都督府下辖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
李恪下旨委任右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统兵镇抚全境,又命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都城泗沘城,委派当地的酋长分任都督、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