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都城在金城,那里是金氏家族盘据之地,现在的新罗王虽然也姓金,乃是女王金德曼的母亲金氏的兄长,但因为得位不正,而且又觉得汉城的地理位置不错,所以迁都汉城去了。
新罗原位于洛东江东边,是古代朝鲜半岛东南部的国家。
新罗的前身是辰韩部落联盟十二国中的斯卢国,以征服周围小国的方式,逐步扩展领土而形成的王国。
公元前后,斯卢国(部落)以金城为中心,联合六部组成了部落联盟-新罗国家。
古代辰韩是半岛发展最缓慢的地区,铁器制造和其他先进技术,都是最晚传入这个地区。
新罗最初是半岛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国家。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的影响,它不太容易接受到,中国的习俗和思想,反而受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较大。
新罗北方的“江原道”有濊人的东濊古国,隔海有日本九州的多婆那国。西南是弁韩诸小国,西面还有马韩基础上形成的百济政权。
早期新罗国王有出自本土说,百济说和日本九州说三种说法,说新罗王出于本土或百济,和辰韩王是马韩人是类似的,应该是可信的。
古代辰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继辰王……,新罗土地临海,气候湿润,其渔业资源比较发达。
辰韩“土地肥美,宜种五谷及稻,晓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虽说物产丰富,邻近的弁韩又出铁,但由于相对闭塞,早期手工业显得比较落后。
最初的手工业,可能是早期秦人移民带来的,但土地肥沃与出铁,则是新罗很早农业就比较发达的两个主要原因,也是新罗得以后来居上的基础。
五世纪中叶,新罗社会经济在当时的朝鲜半岛,已居于领先地位。四世纪时开始兴修水利,五世纪至六世纪扩大了规模,铁制农具逐渐推广,牛耕代替了人力挽犁。手工业中铁和铜的冶铸规模很大。
《三国史记·新罗真兴王本纪》载,574年“铸成皇龙寺丈六像,铜重三万五千七百斤,镀金重一万一百九十八分”。五世纪末六世纪初,“初开京师市肆,以通四方之货”,又“置京都东市”,王京庆州成为全国商贸中心。
新罗是一个非常不错,也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地方,但是历史上,大唐先后灭亡了百济和高句丽,却偏偏留下了新罗,没有将其统一纳入大唐的版图。
而且当时金胜曼这位真德女王在位时,主动的靠近大唐,下令新罗举国效仿大唐的一切,包括着衣的款式,可以说是全班的唐化。
如果当时的大唐足够有远见,或许整个朝鲜半岛,都将并入中原王朝的发展体系。
这样的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地方,李中华当然也想将其,控制在大唐的手中了,所以帮助新罗的善德女王金德曼,重新掌握新罗的大权,也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虽然说自己如果想要新罗的话,武力夺取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很容易造成矛盾激化,到时候付出的代价也就大很多了。
扶持一个对自己亲近的人,新罗人又容易接受的人掌权,是最稳妥的办法,所花的代价也会更小。
虽然速度上会慢一些,不过还是循序渐进的比较好,反正时间还有的是,李中华一点也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