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得已,渊盖苏文只得收缩兵力,主动的放弃了许多,从新罗抢来的城池。
一来是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城池,二来更是希望,那位大唐的辽东节度使,可以看在高句丽己经主动退兵了的情况下,不要再逼高句丽了。
没有想到,唐军果然就突然停止了,继续攻占高句丽的城池。
而且渊盖苏文还收到消息,新罗境内的唐军,也突然就退兵了,并且离开了新罗境内。
渊盖苏文还在想着,薛仁贵什么时候退兵?把攻占的高句丽城池,还给高句丽。
可是攻占了高句丽城池的唐军,却没有一点想要离开的打算。并且还在给城中幸存的百姓们,派发粮食,赈济缺少粮食的百姓。
这些老百姓都是他们高句丽的老百姓,唐军用粮食来赈济他们,这算是怎么回事啊?唐军这不是在收买他们高句丽的民心吗?
渊盖苏文听说了之后,十分的气愤,唐军为什么要收买这些民心,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唐军这是打算长期的霸占着这些地方,不打算离开了。
你大唐征讨辽东,说辽东是中国故土也就算了,可是过了鸭绿水了,难道还是属于辽东的吗?这不是欺人太甚了吗?
泥人还有三分的性子,真逼急了,我们高句丽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打不过你,拼死也能咬下你身上一块肉来。渊盖苏文在心里恨恨的想道。
其实,如果严格按照汉朝时,汉武帝灭亡卫氏朝鲜后,设置的四郡之地,也就是所谓的汉四郡,整个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也就是现在的高句丽和百济两国,所占据的这些地方,都在汉四郡的范围之内。
公元前一百零九年,汉武帝派兵由水、陆两路进攻,灭亡盘踞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卫氏朝鲜。
公元前一百零八年,汉武帝统一其旧域后,在那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设置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史称“汉四郡”。
四郡其下各辖若干县,郡县长官由汉朝中央派遣汉人担任。很显然,“汉四郡”的设置,说明汉武帝已经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纳入了汉帝国的统治范围。
不过,真正意义上的“汉四郡”存在时间并不长。公元前八十二年,西汉中央政府将真番、临屯二郡撤销,将玄菟郡西迁至辽东地方,并将此三郡之属县合并于乐浪郡。
于是在从前箕氏朝鲜,和燕两个诸侯国管辖过的辽东地方,从燕、秦和初所置的辽东郡,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玄菟郡,在其下新设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西汉末年起,高句丽族及其王国政权兴起于辽东地方玄菟郡。
公元前三十七年(西汉元帝建昭二年),高句丽在汉玄菟郡管辖范围内的高句丽县建立了政权。
两汉、魏、晋时期,乐浪郡、玄菟郡的区域和郡治不断变化。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康管辖乐浪郡地区,将乐浪南部分割出来,设立带方郡。
此外,在汉魏之时的朝鲜半岛南部,居住着韩种的三支,马韩、辰韩、弁韩。
史载马韩有五十四国总十余万户。辰韩、弁韩各有二十国。共七十八国。共计为二十万户,约近百万人,这些便是新罗国的前身。
从朝鲜半岛的历史来讲,从箕氏王朝到卫氏王朝,大概相当于中国商周时代到西汉武帝时期,它们的建立者和统治阶层,大部分来自中国。
因此从箕氏王朝到卫氏王朝,北朝鲜与中国中原政权,形成一种隶属关系。汉武帝剿灭卫氏朝鲜后,正式在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置郡统治,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汉四郡”。
大唐承续的是中原王朝的正统,汉四郡既然是属于中原王朝的,现在却被高句丽和百济两国瓜分了,大唐当然有理由,从高句丽和百济两国手中,收回这些中原故土,并且在此行使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