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华一看李世民,打算拍拍屁股就走,攻下来的城池也不打算要了,因为要了也守不住。
于是李中华找到了李世民,强烈的要求,留下来,镇守住辽东己经收复的大唐领土。
李世民看不上辽东这里的苦寒之地,可李中华却是非常的喜欢。
辽东的黑土地,那可是肥的流油啊!在李中华的眼里,辽东就是一块还没有开发的宝地。
李中华带来了五万大军,可高句丽光是安市城和建安城的守军,就不低于十万,而且平壤距辽东也近,随时可以增兵辽东。
可以预料得到,唐军一撤,高句丽必定会重新返回,再一次控制辽东这些地方。
李世民也知道,辽东应该派人镇守,可是派少了人,根本就守不住,派多了人,一个是缺人,一个是要花很多的钱。
如今大唐不过二百多万户,很多偏远一点的地方,土地多的没有人耕种,百里无人烟的地方都还有很多。
辽东的冬天太冷,说句实在的话,辽东的土地,李世民还真没有放在眼里,他要的只是一个听话的辽东掌权者,一个受大唐控制的辽东。
李世民把自己的担忧一说,李中华拍着胸口保证,绝对可以帮朝廷,守住辽东。
李中华愿意镇守辽东,李世民当然不会反对了,还问李中华,有什么要求要提的?
李中华也不客气的说道:“陛下缴获的粮食,就留下来给臣吧!另外还要些牛,马,羊,随便给个几万头吧,还有愿意留在辽东的百姓,臣守着这么大的辽东,总不能一个老百姓都没有吧!”
李世民考虑再三,答应了李中华所提出的要求,不过愿意留下的百姓中,高句丽本国的人,都不在考虑之中。
但投降的高句丽兵将中,是汉人的也可以申请留在辽东。
其实高句丽辽东地区的百姓中,几乎大半都是隋炀帝征辽东时,流落在辽东的汉人,他们当中,既有土兵,也有随军服役的老百姓。
既便是高句丽的军队中,也有为数不少的汉人,大多数都是隋炀帝征辽东时,被高句丽抓的俘虏,或者是投降的隋军士兵。
这些人大都己经年纪大了,在辽东生活了近三十年,很多都已经在这边成家立业了,老家的父母亲人,基本上很多已经都不在了,这个时代,能够活过六十岁的人,少之又少。
听说可以选择继续留在辽东,很多人都很心动。
李世民又封了李中华一个辽东道节度使,转了一圈,李中华又从松州节度使,改成了辽东道节度使,成了大唐的专业节度使,除他之外,李世民还没有封过谁做节度使。
至于康定那边,李世民也询问了一下李中华,让谁过去合适。
李中华考虑了半天,才向李世民提议,不如过晋王李治为蜀王,让李治到他的封地去,也顺便管着康定城,并建议让秦守道,提任康定府的大都督,牧守一方。
李世民觉得李中华的建议非常不错,便决定采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