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www.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大唐可以更强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命中注定

第一百一十四章 命中注定(2 / 2)

 推荐阅读: 葬天神王 狙神的小祖宗野又甜 人在骑士之无限旅行 气吞寰宇 重回2000从芯开始 昭絮录 女配大人请你矜持 剑逆江湖 最后一个镇邪师 我可以提取技能
最新网址:www.hbcjlp.com

炸弹的发展过程也是十分漫长的,这类火器是在燃烧性的“霹雳火球”和“霹雳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初是出玩北宋时,人们用竹篾编制成球形,外糊泥纸,内装火药和瓷片,施放时发出霹雳般的震响。这更是处于萌芽时期的爆炸性火器“霹雳火球”。

它主要起燃烧作用,但同时可崩射出碎瓷片以击伤敌人。后来进一步制成“霹雳炮”,是用纸筒做炮管,内装石灰和硫磺等物,燃放时,弹体先射向空中,再降落水中,硫磺和石灰见水便膨胀发火,跳出水面,纸筒随即炸裂,石灰烟雾四散,可迷障敌人,伤及双目。

1126年,金人围攻汴京时,宋将李纲下令施放霹雳炮,击退了敌军。1161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破金兵时也曾用过霹雳炮。

金属炸弹最初是出自金人之手。金世宗时,阳曲北郑村有个名叫铁李的猎手,专门以捕捉狐狸为业。他制造了一种陶质的“火罐炮”,下粗上细,罐内装入火药,在细口上装引信。

捕狐时点燃引信,火罐爆炸,所发出的猛烈响声,惊得狐狸慌忙乱跑,都逃进预先设置的网里。

大约在十三世纪初,金人学会了制造火器,并发明了铁制炸弹,金人称为“震天雷”,宋人叫它“铁火炮”。

这种炸弹用抛石机发射,弹壳用生铁铸成,有罐子形、葫芦形、圆体形、合碗形四种。

其中罐子式的震天雷,口小身子粗,壳厚2寸,内装火药,上安引信。投掷或发射出去,爆炸声如雷灌耳,弹片炸起,可钻透铁甲,杀伤力相当大。

金兵攻蕲州时,曾用震天雷轰击,给宋军以重创。蒙古兵进攻金南京时,在攻城器械“牛皮洞”的掩护下,挖掘城墙,城上守军开始用矢石反击,毫无作用。

金兵遂用一只“震天雷”沿城墙用铁索吊下,发火后,“其声如雷,闻百里外”。城下攻城掘墙的蒙石兵连同防护用的“牛皮洞”皆被炸成碎片。在当时“震天雷”的爆炸威力是十分惊人的。

1277年,蒙古人阿里海牙攻广西,宋将马暨率兵守卫静江,三个月后静江陷落,马暨的部将娄钤辖率领二百五十余人退守月城,蒙古兵合围月城十余日,娄死守不降。

这时城内因缺少食物,二百多名士兵难以继续坚持。娄钤辖便站在城墙上大喊:“我们太饿了,不能出城投降,如果给我们一些吃的东西,我们可以听命。”

蒙古人信以为真,派人送去几头牛和一些米,娄的部下接过食物,又关紧城门。蒙古人登高了望,只见宋兵忙着煮米、宰牛,各司其事。

吃过饭后,宋兵气力鼓足,便吹起号角,擂响军鼓,蒙古兵以为他们要出战,整甲以待。只见宋兵拥出一门大火炮,点燃引信后,立即爆炸,声如雷霆,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城壁崩塌。

蒙古兵近前看去,宋兵二百余人皆被炸死,连守在城外的蒙古兵也被震死许多。足见这种铁火炮的威力之大。

古代人所称的“铁火炮”,与现代军队装备的大炮截然不同,那时的火炮,在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大型地雷,形体笨重,其爆破性强,但不具备发射机能。那时借助抛石机或人手抛掷,所掷距离有限,而且目标难以准确,多用于炸毁敌方的城防设施,在攻守城的战役中使用最多。

元代铁火炮的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元世祖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都使用过铁火炮。第一次是在1274年,元军在忽敦等率领下,同日军交战于博多。

据日本《八幡愚童训》记载,元军登岸后,指挥者居高临下,命万人发射短而毒的箭,一时箭如雨下,毒焰弥障。退兵时发“铁火炮”,声如雷霆。

日本兵被这炮声惊得目瞪耳聋,不知所措。这一仗打得日军惨败,而元军也因弓矢用尽,不得不退兵。

1281年,元军在范文虎等人率领下再度东侵日本,进攻壹岐、澉浦时,曾发“铁火炮”击败日军,并杀死日将少贰资师。但此时元军遇到飓风,兵士各自逃生,天灾使士卒陷没10万人。

曾参加过这两次战役的日本画家竹崎季长,战后将亲眼目睹的战斗场面描绘出来,并于1292年汇集成画册,题名为《蒙古袭来绘词》。

其中有一幅是画元军施放“铁火炮”的真实场景,画的左边是元兵,右面是日本兵,中间地上有一只呈炸裂状态的“铁火炮”。

这只铁火炮下半部还完整,上半部已炸碎,碎片飞起,火焰四射。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这只铁火炮是两半合成的,就是金人的“震天雷”4种形式之一的“合碗式”。

李中华要造的炸弹,便是这种合碗式,不过他造的炸弹要比金人所造的合碗式炸弹更先进。

李中华所做的炸弹,更接近于后世的手雷,像石榴的形状一样,点然引信后,可用于向敌人投掷。

至于不用点引信的触发式炸弹,这个技术有点超出了李中华的能力了,只能将就一下原始的引爆方式了,相比而言更安全一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