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苏定方的选择并没有错,无论他支持谁,反对谁都是错,不如不做选择,权当自己不知情便是。
李中华也没有点破苏定方,大家都保持着难得糊涂是最好的。
虽然李中华很想支持吴王李恪,但李中华考虑了一下,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不过或许这是一次机会。
李中华猜测,这一次的行刺计划,应该是针对吴王李恪来的,幕后的指使人,李中华不用想都知道,除了赵国公长孙无忌,不会有第二个人。
历史上也不知道为什么,长孙无忌会对吴王李恪的成见那么深,以致于李治己经成为了唐高宗之后,赵国公长孙无忌仍然不肯放过吴王李恪,诬陷他造反,制造了一大冤案。
不过长孙无忌的下场也好不到那里去,被武则天给祸害的家破人亡,自己走上了自杀的路,这或许就是当初李恪在临死之前,大叫着自己冤枉,说长孙无忌弄权诬陷他谋反,一定是会遭报应的。
结果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长孙无忌后面果然就遭了报应。
在李中华想来,或许李世民在知道了幕后主使之人,就是长孙无忌的时候,会促使李世民大怒,更加一意孤行的,要立吴王李恪为太子。
吴王李恪曾经问过李中华,关于太子之位,他到底能不能争取?有没有希望?
李中华只告诉了他一个字,那就是等。
太子之位全凭皇帝李世民一言而决,或许他会询问大臣,但作为皇子,而且还是非皇后所生的嫡皇子,吴王李恪能做的,也的确只有一个等字。
若是吴王李恪稍微露出了一点点的,想当太子的意思,皇帝李世民即使不会处罚他,也绝对不会再考虑立他为太子,甚至会把他发配到那个偏远的角落里,永世不准许他回长安。
不争,或许还有一点点希望,争的话,那就真的是一点点希望,都不会再有了。
所以,吴王李恪派人刺杀晋王李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吴王李恪做不出这样的事情,至少现在还没有胆量做这样的事情。
十一岁的晋阳公主,己经出落的亭亭玉立,有了美少女的样子了,长的和长孙皇后非常的像,性格也非常的温顺,待人非常的知书达礼。
知道李中华前来迎接她去康定城,晋阳公主让人扶着下了马车。
李中华上前行了个礼,晋阳公主便连忙弯下腰来虚扶了一下说道:“我们终于又见面了,母后在明达要来这里之前,拖明达问候中华哥哥。
上次母后险些就没命了,多亏中华哥哥出手相救,母后一直在心里对中华哥哥感败不尽。这次明达又要麻烦中华哥哥了。”
“公主殿下太客气了,皇后娘娘心地善良,自然长命百岁,臣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公主殿下来这里找臣治病,臣自当尽心尽力,尽臣的所能,何来的麻烦一说。
只是臣的医术也非常有限,上次救了皇后娘娘,也是碰巧而已,所以公主殿下的身体,臣也无法说有多大的把握,可以让公主殿下痊愈,若是臣医术不精,还请公主殿下怒臣无能之罪。”
李中华依规依矩的说道,至于治病的问题,还是要先把丑话说在前面。
晋阳公主要叫他中华哥哥,他没有办法不让她叫,但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份,如果自己端着哥哥的架子,去叫人家明达妹妹,那李中华就太傻了。
“如果中华哥哥的医术都不精,那天下就找不出那一个,比中华哥哥的医术更好的人了,中华哥哥不必太过谦了。
要是中华哥哥也治不好明达的病,那也是明达命该如此,相信父皇和母后,也不会怪罪于中华哥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