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这层利害关系之后,武媚娘一向果断干脆,二话不说立即采取行动,于初秋时候就搬到了洛阳宫。
洛阳早在李治还在世的时候就被作为东都进行扩建,故而首都城市的各种设施规划都相当完备,洛阳宫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大内皇宫,常年有宫人负责打扫,以备帝后前来居住。
洛阳宫的规模虽然比不上大明宫,但是其富丽堂皇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大明宫,按照帝后居住规则,皇帝继续居住在大业殿,皇后继续住在长生殿,太子李弘居住在合璧宫。
搬到洛阳之后,武媚娘并没有立即采取措施,而是继续有条不紊地处理朝政大事。
秋来粮食丰收,国库日渐充盈,边疆虽然偶有战事,却也是在掌控之中。
国政继续井井有条地进行着,四海升平,安泰平和,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按照各自的轨道发展变化。
天后和太子帮助天皇处理军国大事也是得心应手,让所有大臣都为之钦佩和信服。
在如此平静的轨迹上,洛阳城内的亲贵大臣们包括百姓们都认为天后和太子之间母慈子孝,关系和睦,堪为天下人的楷模。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然之间,太子不知是不是搭错了神经,还是暗地里受人蛊惑,公然在朝堂上提出一个提议,差点气得武媚娘口吐鲜血。
太子李弘的提议完全是不着边际,完全是自己找死,一度之间让武媚娘暴跳如雷。
太子真的是仁心爆发了,竟然在朝堂上公然请求:
“母后,儿臣有一事要启奏,望母后能够成全。如今儿臣的兄弟们都已渐渐长大,对于那些并不是母后所生的兄弟们,尤其之前那些已故去的兄弟们,儿臣想替他们求情,请母后恢复他们的名誉,以厚礼相待,赐予他们谥号,以表死后哀荣。”
此话一出,虽然没有点名具体有哪些人,但是大家全都听出来,都是武媚娘昔日的眼中钉肉中刺。
太子竟然当众提议让武媚娘赦免昔日的仇人或者仇人的儿子,众臣听了之后,全都表露出惊讶状,碍于大殿的庄严场合,不敢大声说话,却都沸沸扬扬议论起来。
丁瑜洲心底里对太子此举表示失望,这完全是自讨苦吃的愚蠢行为啊,如果你真的看不惯天后的行为,大可私下里与天后据理力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许还能说动天后同意你的提议,可偏偏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天后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提出这么个惊人的“炸弹”,这着实武媚娘接受不了。
群臣的议论声音起初有些大,可是后来突然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天后的身上,等待着天后的最后决断。
大殿之中异常安静,安静地犹如夜深人静的黑夜,西南角铜壶滴漏的“滴答”水滴声犹如声声巨响,惊扰着所有人的思绪,这在平时根本不会被大家所注意。
武媚娘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听着这些人这些事,不免回忆曾经,心里头不是滋味,犹如突然坠入万丈深渊的沟壑,又犹如突然陷入冰天雪地之中,有恨有气,有苦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