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百姓们背地里指责他“多行不义必自毙”,提起他的名字都是失望地直摇头,女子们听到他的名字更是如同听到瘟神。
如今贺兰敏之尚未受到惩处,只是因为他的做法还没有达到那最后火山爆发的严重程度。
恰好就在总章三年,武媚娘的母亲杨老夫人去世。
贺兰敏之失去了能够依靠的大山,也失去了今生的知己,他的内心很是伤心,极为难过,甚至一度偷偷哭成泪人,但是当他看到武媚娘假模假样、恩威并施给武家众人的时候,他内心的怒火又再度被燃烧起来,让他忍不住又再度想起了母亲和妹妹之死,报仇雪恨的烈火燃及全身,让他不愿意就此屈从武媚娘的毒手。
在这种报复和叛逆心理的作用下,贺兰敏之有些失去了精神支柱,行为举止变得越发疯狂起来,变本加厉地一再挑战武媚娘的底线。
由爱生恨,由恨生怒。
贺兰敏之对于杨夫人的死没有继续表现出正常人所应该具有的那份伤心和难过,而是一反常态,表现出了与正常人所完全不同的状态出来。
你们哭你们的,我贺兰敏之就是不哭,我贺兰敏之原来怎样现在还怎样。
除了在杨夫人死亡的那个晚上,贺兰敏之流了几滴泪,表达对于外祖母知己之情的理解和怀念。
自从那次之后,贺兰敏之便再也没有哭过,因为爱屋及乌、恨屋及乌的缘故,毕竟他的仇人武媚娘是这个老夫人所生的,所以他对杨夫人充满了敬意,也充满了恨意。
爱恨交错,情绪失常。
在杨夫人出殡的当日,他就开始过起了他荒淫无度的生活,去青楼歌馆听吹啦弹唱,出入风花雪月之场所,眠花宿柳,尽是逍遥快活。
按照常理而言,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的继承人,武家老主母过身,应当披麻戴孝、痛哭流涕,就算虚情假意,也应该做给长安百姓看看他姿态。
可是他非但没有穿上素衣孝服,而是继续穿着五彩华衣到处招摇过市,在大街上醉醺醺地横冲直撞,尽是得意洋洋的神采奕奕。
如此一番表现和作为,让天下人为之唉声叹气,唾骂之声更是此消彼长。
他的行为和精神已近乎变态,近乎反常,他只是为了报复武媚娘、报复命运的不公,报复这个让他失去亲人的世界。
贺兰敏之作为武氏家族的继承人,此番种种劣迹,很自然地引起了御史台御史大夫们的反感,一片又一片的弹劾奏疏,再次飞到武媚娘的御案之上。
武媚娘伤心之余,又何尝不知这些事情。
这次,她没有再度忍让,因为她已经震怒,连下三道诏令,提醒敲打贺兰敏之注意言行,收敛行径。
可贺兰敏之似乎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对于武媚娘的暴跳如雷,对于武媚娘的生气发怒,非但没有感到恐惧和害怕,而是完全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
武媚娘冷眼看着贺兰敏之的行为,碍于国政繁忙,又碍于母亲逝世,心力交瘁。好在有丁瑜洲等众多心腹大臣的帮助,国政的处理倒也能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