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半个月之前,大明上下彻底进入了秋收的时节,满世界金黄的稻穗,被勤劳的农民们给收割回家中。
除去定量的税粮,为了应付不时之需,朝廷会以一种完全让利的价格朝百姓收购多余的稻米。
但就在距离京城不远的苏州长洲县,一群百姓因为粮食的收购问题和县令起了冲突。
按照告状人所说,卖粮食的农民都是一个村子的,今年的雨水充足,收成很好,所以他们将多余的粮食都给集中了起来,希望能给自己增加一些收入。
而县令身为父母官,自然是早早的贴出了告示,准备按照朝廷律法标注的价格收购稻米。
两方一合计,很快就约了一个时间,可官僚毕竟是官僚,他们看普通百姓好欺负,就偷偷用了不合秤的秤砣,以此来欺骗这些农民。
可不曾想,被眼尖的人给发现了,矛盾就此产生。
吃亏的农民们自然不愿就此放过县令,县令身份也让他不愿意向普通人妥协,已收的稻米被打上了官家的印章,自然是还不回去了。
农民们只能拖着剩余的稻米回了落脚的地方,忍一时越想越气,几个胆子大的壮汉,夜里喝了二两酒,就着酒意就冲到了县令的家中,直接给他绑了起来。
看着状子之上描述的事情经过,朱高炽也是张大了嘴巴。
“皇爷爷,这事,您怎么看?”
拿不定注意,他只能去找皇爷爷。
“这事你负责,不过今天也看了一天的折子了,休息休息,先安顿好那两批人,明天再作决断吧!”
老爷子撇撇嘴,对于这种糊涂事,他自然是不想去深究,再说了,现在自己也不管事了。
“官民之间的恩怨,把握好分寸,注意公道即可!”
不过,末了,他还是没忘记叮嘱几句。
朱高炽轻轻一笑,这些天自己所处理的都是一些“大事”,一时之间没有调整过来心态,对于这些百姓的琐事,调查清楚真相,顺其自然,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么。
阶级不同,矛盾自然时时刻刻都有,更何况世界也不是绝对公平的,自己坐在这个决断时代的位置之上,就应该理民情,顺民意,多和百姓相接触,终归是没有坏处的。
“爷爷,孙儿明白了,这就下去准备!”
大明官僚都有些小心思,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在老爷子的眼中,当官为民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俸禄什么的,只是一种激励,一种陪衬。
京城大官,每年都有稻米,布匹的赏赐,所以就算俸禄再怎么低,生活总是能过得去。
可放在小县城,那可就截然不同,低微的俸禄,整日的忙碌,若是家里再出点什么事,那么无疑能直接压垮一个县官。
朱元璋铁腕手段之下,朝廷派下来的银子是肯定不能动了,但是生活,那里是不需要钱的,面对如此压力,官僚们也就只能将手伸向了毫无防备的百姓。
可如今驿站脉络已经基本确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百姓们的见识也是与日俱增,官僚们也渐渐发现,自己的骗术也没那么容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