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们在这里争来争去的,吵得耳朵闷……”
武将不善言辞,他们的声音很快就被文人嘴中的大道理给淹没了下去。
“哼,此乃生死存亡之际,你们还在这里说些没用的东西,信不信寡人把你们全部都调上前线!”
面对高丽王的责问,台下的朝臣们胆子逐渐大了起来,顶着压力继续谏言。
“殿下,求和乃是正道!”
孔元神情激昂,踏步上前。
“死战不休,我等宁愿站着死,也绝不坐着生!”
郑杨更是直接大步向前,抽出了侍卫的腰刀,削发明志。
其实,对于高丽而言,无论是求和,还是死战,都无法改变他们最后的结局。
这些文人将国家大义束之高阁,却往往忽略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东西。
不管高丽王做出何等决策,最终承受战争之殇的,都只能是高丽的百姓,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
而且此战过后,高丽必定元气大伤,尽数半数的城池被明军所洗劫,损失的资源在短时间之内定然无法补充。
同时站在朱高炽的角度来看,他有一万种整治高丽的法子,大军一路推进过来,出于善心,他只是掠夺金银粮食,并未伤害百姓。
而且时值八月,不久之后就是秋收,若把事情做的绝一点,完全可以沿路毁坏庄稼,人为的在高丽引发饥荒。
缺少了秋收的粮食,朱高炽只需要把高丽王都一围,不出一个月,高丽必败无疑。
随着战火在高丽国土之上蔓延,这二十年间所鸡肋的根基也会逐渐被侵蚀。
甚至朱高炽愿意的话,可以从海陆两条线路封锁,禁止一切大明铁器进入到高丽境内。
到时候,高丽军士没有武器可用,岂不是成了待宰的羔羊。
当然,强势进攻,暴力碾压的法子来的更加直接,对大明的好处也是最多。
可此刻坐在朝堂之上的高丽王却根本无法分心去思考这些,在他的心中,对大明突然的进攻是极度气愤的。
他也承认,高丽这些年也的确从大明边境捞到了不少的好处,可若是仅仅因为这些破事,就要灭了高丽,那么实在是太过于蛮横,毕竟狗急了也会咬人的。
可另一方面,在见识了大明虎贲的实力之后,他又提不起奋力战斗的心思。
虽然上位之后,高丽王对军事也是十分重视,但二者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若是如台下臣子一般,仅凭着一腔热血就让手底下的将士去送死,自然也是不理智的。
还记得早些年,北元在北境发起突然袭击,他那是还是高丽将军,奉大明皇帝之令前去铁岭卫驰援,仅仅是站在几百里开外,他就感受到了明军强大的气势。
自那时起,就在高丽王的心中埋下了一枚叫做恐惧的种子。
可若是避而不战,那么自己在高丽的威望就会一落千丈,其实,这还不是他主要担心的因素,一旦大明入主高丽,势必控制国内的政务,到时候,自己就会变成一具傀儡,不复此刻风采。
霎时,一股深深的不甘在高丽王心中深处涌现,大明的铁蹄就像是书写命运的毫笔,强制的定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