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机会都是留给胆子大的人,再说了,身为大明的附属国,咱们每年给了他们那么多的好处,就让他帮忙修个路又怎么了!”
朱高炽倒是一脸的不以为意。
“更何况,如今高丽遭受到来自女真和大明的双重压力,根本就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孙儿已经看过了,没有大明的帮助,高丽倒也的确能够赶走女真人,只恐怕会元气大伤!”
“只要他们答应输送民夫,咱们就大方一会,适当的帮他们一下,这样也不会留下什么骂名!”
“若是他们不答应,咱们倒是可以找个借口,隔岸观火,关键时候再来一个雪中送炭,相信高丽王会作出咱们想要的选择的!”
老爷子点点头,立刻就唤来了太监,准备拟定圣旨。
其实,他先前对此事心怀担忧,也不无道理。
虽然老爷子没有读过什么书,可在一堆儒士的环绕之下,耳濡目染,受到了熏陶,思想也在不断的向着传统儒家观念所靠近。
大明身为大国,自然士需要照顾弱小的,这种道德思维,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面的想法。
面对天下各国,这是大国风范,温良仁礼,可在朱高炽这个过来人眼里,这样的观念很好,但也需要区分对象。
比如高丽王这般奸恶之人,就不知大明以此想法为出发点去对待。
历史上,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同盟关系,也就跟不可能存在长久的附属关系,世界永远都遵循着丛林法则运转着,高丽王有野心,只是暴露的太宽了。
在朱高炽看来,高丽这般小国,若是安安分分的当一个附属国,倒也没什么,只不过眼下它自己作死,那就怪不得别别人。
“炽儿,你方才说,要在北方边境建立一道防线,是什么意思!”
太监将圣旨传了下去,老爷子放下朱笔,转过头来,轻声问道。
“爷爷,你想啊!虽然北境都是叔叔们的封地,有他们在,北方就应该是一块铁板,蒙古人根本就渗透不进来,可你看,事实却完全相反。”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叔叔们在暗中互相争斗,这才给了蒙古人可乘之机!”
朱高炽喝了一口茶,正色道。
“若是咱们能在叔叔们的封地之上建立起一道钢铁般的防线,团结一心,那么蒙古人就算有在大的能耐也无法突破进入大明境内!”
“而且有了这道防线,咱们就相当于是有了抵制北方部族的手段,等驿站在北方立足了根基,就可以打经济战了,甚至可以用钱将和蒙古人亲近的部族给一一瓦解,毕竟有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同时,这道防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全可以用高丽的民夫来完成,咱们只需要提供材料,然后铸造边境所需的武器即可,仔细计算下来,还能省不少钱呢!”
老爷子也是逐渐被说动了,自己在位的二十年间,北方的确一直都是动荡不安,而随着国内环境稳定下来,北境的百姓纷纷南迁,虽然让南方越发的繁华,但也造成了北地的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