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文臣们之所以如此排挤僧人,则是同理心在作怪。
相比较而言,想要在朝廷当官,无疑是需要寒窗苦读十几年,最终通过科举,才能够过上所谓荣华富贵的日子。
可僧人只需要剪掉三千烦恼丝,往那寺庙里面一坐,香火钱就像是流水一般涌了进来,似乎什么苦难,什么折磨都不用遭受,就能够轻易享受。
同时,在早些年,战火纷飞的地方,一些寺庙援助了百姓,出于感激的心理,当地百姓就推选德高望重的僧人做了挂名的县令。
而这件事情传到京城,更是引起了无数文臣的不满,僧人本就是应该脱离红尘,一心修道,如何能干预政治,甚至还爬到了县令的位置。
在文臣看来,县令就是百姓的父母官,这个位置想要坐的稳当,就必须拥有与之匹配的才能,不仅仅是道德高尚而已。
僧人若是无法脱离这些俗世,那么必然会诞生出贪念,等日子平稳下来了,定然就会祸害人间。
对于这一点,文臣们倒是把握的十分准确,毕竟史书之上可有着活生生的例子。
身为僧人,就应该宣扬佛法,努力修道,而不是将手深入俗世之中。
离开后花园之后,朱高炽就一直在心里面想,如何将每年对寺庙的财政支出给收回来。
可在和户部尚书聊了一会之后,他就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能另想办法,最起码不能让这笔钱再落入僧人的无底洞中。
而文臣这个活跃的角色很快就给了他灵感,随即朱高炽就让云岚把在宫中议事的文臣都给叫了过来,不多时,小书房就充满了人影。
“参见皇孙殿下!”
众人齐刷刷的跪下,行礼的声音叠加在一起,倒也算是整齐。
朱高炽坐??????????在书案的后面,听到他们的声音,放下了手中的朱笔,随后点点头。
“平身,此番唤诸位来此,是有事情让你们去办!”
挥挥手,让太监们搬来了椅子,看茶。
最前面的是中书舍人刘三吾,后面跟着的则是儒学大师方孝儒,赤忠也来了,其实从资历上面看,他虽是武将,但也算得上是半个文臣。
不过无论怎样,这些人对日益泛滥的僧人,都十分痛恨。
“这首先,则是和科举有关!”
朱高炽先是抿了一口茶,并未直接提出僧人之害,毕竟此事关系重大,铺垫一番,众人也是能够迅速接受。
而随着他开口,一众文臣,顿时就竖起了耳朵,面色十分的恭敬,这个皇孙殿下,平日里虽然行为和他们所信奉的教条有些许出入,但每一次议事,都能带来莫大的惊喜。
“科举是一国之命脉,取士,才能长治久安,自大明立国以来,就一直在推行这一制度,可今日,孤读了北方知府来的折子,才发现,北方多寒门,想要参加科举十分困难!”
说到这里,朱高炽适时停顿,虽然老爷子十分痛恨读书一事,但看待教育,则又是另外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