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云岚离去,院子里就只剩下了他一人。
“秦皇,诸葛先生,你们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想不出个眉目来,朱高炽索性将自己的智囊团给叫了出来。
下一刻,一身黑袍的嬴政和一身白袍的诸葛亮就出现在了眼前,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出现在一个画面里面,着实有些奇怪。
“朱世子,我认为凡是都要三思而后行,有备才能无患,处理倭寇不是一件小事,而却如今的大明是一个超级大国,要从未来,百姓还有经济状况等多个角度考量。”
诸葛亮沉吟了一会,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学会了项羽传授的口诀之后,他也能够出来看一看了,此刻,正好奇的打量着。
但对于朱高炽的问题的,他的思路也十分清楚,治大国如烹小鲜,有时候,一个决定会对大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倭寇之祸虽然严重,但也需要仔细考量一番,拿出最适合的法子,现今的大明可经不起折腾,一旦伤了元气,则是需要长时间的调整。
诸葛亮是从一个君主的方向思考的,所以言语之中尽是稳妥,外族入侵本就是一个国家所要面临的考验,小心一点终归是没错的。
“秦皇你呢?”
“我?我的意思很简单,倭国虽然没什么资源,打下来也得不到什么好处,自然是不值得出手,但其一直骚扰海岸线,我是咽不下这口气的。”
“所以,朱小子,有没有可能祸水东引,让倭国和其他的国家起冲突,咱们从中获利,这样既可以不用出手,也能解决倭寇之祸。”
秦皇的想法倒是很新颖,个人也不同于史书上所记载的那般刚愎自用,看问题的角度也比较奇特。
可倭国四面环海,能与之走到对立面的也就只有一个大明了。
“我倒是想要当一把暴君,不管不顾,直接把倭寇给连根拔起,但又不太现实。”
朱高炽带着两人回到了书房中,继续在舆图之上探索着。
历史上,很多暴君只是做法残暴,但却对时事看得很清楚,不过他们忽略了实际情况,一意孤行,最终受伤的还是国家百姓。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改变大臣们对倭国的看法,让荡寇这件事提上日程。
朝堂之上皇帝最大,可若是得不到群臣的支持,仅凭一张圣旨,也是无法服众。
“朱世子,倭寇的力量如今还不算强大,咱可以逐层入手,将他们给了解透彻,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往后交手的时候,也能一招制敌。”
诸葛亮仔细的查看着大明舆图,眼中的光芒不断闪烁着。
不多时,云岚取来海船图纸,擅工的诸葛先生看到之后,神情明显的兴奋了起来。
“后世如今都能造如此恢弘的船只了吗?”
他颤抖着声音,虚幻的手指在图上划过,眼神深处涌起叫做激动的情绪。
“那是自然,这些还都是商船,若是能作战斗使用,效果自然是多不逞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