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阿比西尼亚营在朝鲜战争中只参加过1952年10月31日反攻三角山的一天战斗,伤亡就达656人(阵亡120人,负伤536人),从此失去战斗力。
战役期间,美韩部队投入炮兵18个营,10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300余门。坦克2个营,170余辆。航空兵1个大队,飞机约100架,共出动约3000架次。消耗炮弹190余万发,航空炸弹5000余枚。最激烈时一天中就消耗炮弹30万发,航空炸弹500余枚。
志愿军共投入炮兵第2师、炮兵第7师、火箭炮第209团,第60军炮兵团,共11个炮兵营,计火箭炮24门、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110门(不含迫击炮)。高炮部队有:高炮第601团、610团各一部,高炮独立第20营、独立第35营,计高炮47门。我军发射炮弹40余万发。这一数量为我军战史上所罕见。这是我军第一次大规模炮战。
志愿军步兵消耗的弹药量也十分巨大。第45师在23天的战斗中,就消耗10.65万颗手榴弹,4.6万颗手雷和1500余根爆破筒。上甘岭胜利的三大法宝就是坑道、火炮和手榴弹。
上甘岭战役一共打了40余天,两个山头被削低2米。美7师于10月25日撤出战斗。韩2师于11月25日撤下阵地,由韩9师接防。战史上把1952年11月25日作为上甘岭战役结束日。
3.上甘岭战役战果
我军的战果统计是:歼敌2.5万余人,其中美军5200余。击毁敌大炮61门,坦克14辆。我军伤亡人数为:15军阵亡5200余,伤6200余;12军阵亡1900余,伤2300余。合计阵亡7100余,伤8500余,共伤亡1.56万。
美韩方面的统计是:志愿军损失1万9千人,美韩方面损失9千余人。
战役结果,除5377北山高地前沿2个不易坚守的班阵地被迫放弃外,5979和5377北山高地仍在我军手中。上甘岭战役之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组织过对我军防线的大规模进攻。
4.我军告别小米加步枪的标志性战役
上甘岭战役,标志着我军彻底告别了小米加步枪时代,作战水平进入了现代化炮战阶段。此次战役,志愿军炮兵杀伤的敌军占敌伤亡总数的70%。
上甘岭战役及稍早发生的白马山战斗,显示了韩国军队经过美军一年的训练,战斗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已经不是战争初期把我军当作天兵天将的韩军了。上甘岭战役我军的主要对手其实是韩军。这也是李承晚后来叫嚣“单独北进”的重要原因。
5.上甘岭精神
在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涌现出孙占元、黄继光、龙世昌、胡修道等一大批英雄模范。退守坑道的部队在及其艰苦的情况下,克服缺水、闷热、敌人破坏等种种困难,坚守坑道,直到胜利。上甘岭精神曾激励过我国不止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