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挖机,没有铲车,想要在这一面搞出一条排水渠,的确有点难了。
张小欠正在思考时,突然想起来一个东西:
小时候老家收麦子,那时候农村没有那么多的收割机和脱粒机,农户收麦主要还是靠石磙碾压脱粒。
刚收起来的小麦还有水分,在储藏前还需要摊开在麦场里晒干,现在村村通公路后,大家更多的喜欢将麦子晒在马路上。
晒好的麦子想要堆起来,那时候最常用的就是一种名为“推板”的工具。
形状就像在“开”字形的把手前端,固定一块二三十厘米宽、一米多长的厚木板。
小孩子最喜欢两个人一起扶着把手,将麦子从麦场周围推向中间的麦子堆。
张小欠看着那些被野猪翻起来的泥土,就像麦场里的麦子一样松软。
“怎么做一个类似推板的东西?”
张小欠四下打量着。
手上只有一把工兵铲,连个斧头锯子都没有,想要搞一块大的推板也不现实。
张小欠四下打量,寻找着可以用的东西。
保护区里面,不缺的就是树木和石头,不多时,远处一个长条石落在了张小欠的眼中。
那石头有一段露出在地面上,长度有一米五左右,只是不知道埋在地下的部分有多长。
“大蓬,看到那边的石头没?去带两个兄弟挖挖看,能否挖出来。”
大蓬扭头看到那个石头,它谁也没叫自己过去就嚯嚯的拱了起来。
那条石斜着向下埋入土中,好在埋入的部分不长,大蓬十几分钟就把另外一端从地下翻了出来。
张小欠打量这块不算太规则的长条石,两米多长,五十多公分宽,四十多公分高,这个大小和形状倒是挺合适的。
作为这群野猪的老大,大蓬的力气果然惊人,它没找帮手,自己就把这块条形石一路翻滚着来到张小欠旁边。
随后,张小欠又让它把条石滚到那三头面向堰塞湖那边拱土、推土的野猪身后。
又找了一头野猪,和大蓬一起,每个用鼻子顶在条形石的后面,然后同时往前推。
那厚重的石头一下子就把地上野猪拱松的泥土涌了起来。
往前走了没几步,大蓬一使劲,条形石就向前滚了两圈。
不过这一下操作,至少在两只野猪的身后,形成了一个两米多长,十几厘米深的土沟,里面的土全被两头野猪用石头推到坡下去了。
这一下尝试,虽然只是弄出来已鞥一米多上的沟,但是一下子让张小欠看到了希望。
只是这样往前平推需要的力气比起把条形石滚着往前走要吃力,两只野猪的数量有点少。
于是大蓬又叫了两头过来,四个一起。
果然是“猪”多力量大,四个家伙一低头,那条石就呼呼的推着地上的土往前走。
可是没走几步,最右侧的野猪一抬鼻子,那条形石一下子就又滚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