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闲着没事,就和我爷去乡下的老房子转了两圈。
当他提出这个想法时,我真的很吃惊。
因为在我的记忆中,那房子早就卖给村里的一个暴发户了,包括院子里那几棵桃树和白杨树。
我记得,那是个独门独院的小土房子,在我的印象中起码是这样的。村子里头一共分三条街,我们家就在从北往南数的第一条街中间的位置,我小时候就是在那里长大的。
我还记得,老家院子门口有一条小河还是小水坑,当时我奶每次去集市上买来小鸡仔或者小鸭子都会先用纸壳箱放在屋子里的炕上养一两天,可能是它们太小、太娇弱了,所以每天还要手动喂食,等到身上脏了,就抱着那大大的纸箱子到门口的清澈见底的小水坑边,一股脑的将它们倒进去,每一次,我都跟在她后头。
若干年后,我离开了那里,去了城市里上学。
如今回到这儿,不由得感叹。
那片水洼早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篱笆围起来的,十几平方米的塑料棚,看着像今年刚搭的。
至于院子的角落和旱厕周围,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杂草,想必他们二老是经常会到这里。
人总是这样,岁数大了,就会情不自禁的思念从前的故乡生活,老人们对故土和老房子都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情。
是想起了童年在玉米地里面和泥巴;记起了青年时期与同窗好友在夏日的院中摆放大圆桌喝啤酒;怀念起中年春节时和亲戚们坐在炕头唠家常。
这些都是,也可能都不是。
他们最想的,是在这曾经脚踩过无数遍的、早已与泥土结合了的石砖上看见曾经的自己吧。
“我们俩没事儿就会来溜达溜达,每天闲着也是闲着,这老房子离城里不远不近,当是锻炼身体了。”
走过熟悉的玄关,左侧的土墙现在抹上了水泥,右面更直接,贴上了一层铁皮板。
“我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地上都是土,只有这左边的猪圈上了水泥,可谓豪华啊。”我们爷俩都嘿嘿直笑。
我小的时候家里养猪养鸡,那时候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用棍子去和个头较大的猪仔斗智斗勇,或者等母鸡下蛋了,跑去鸡棚里头去掏,这不乏为我那小有遗憾的童年的增添了几滴色彩。
但现在,变成了杂货房。
他去里面拿了一根钉耙给我。
我有些错愕的接了过来,“不去屋子里看看?”
他摇头,摆了摆手,“进去干嘛,一进去就想起来以前和你奶过的那些苦日子,还有你,少想以前那些没用的,多往前看看。”
说完,他领着我去后院。
看着老屋的那扇从未改变过的铁门,我的思绪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这扇门的背后。
那间屋子里。
我没回来的这段时间,里面究竟放了些什么东西?他是否还和从前一样,一进去就是那口大锅,里屋的门口上头还有脏兮兮的帘子,房顶扇了一层不透明的蓝色塑料布,冬天的夜晚还能看到老鼠的脚趾轮廓。
那屋子里挂着族谱吗。
“爷,我还是想进去看看。”
他摊开手,让我赶紧过去,别待在门口了,“哎呀,根本没带钥匙!”
他把裤兜翻开,自证清白。
我扛起钉耙,跟了上去。
我知道他带了钥匙,他的话显然是为了掩饰心中的某些事情而找的借口,但我并没有戳穿他,只是我真的很好奇。
罢了,管他呢。
今天的太阳真的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