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复原?”
“真的像你之前在开会时说的那种方法吗?”
这时,坐在旁边的年长警员十分好奇。
在他的认知里,传统的刑侦技术无非就是“三板斧”:现场勘察、尸体检验、走访调查,通过影像复原寻找死者身份,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要知道,放在以前,无非就是以案发地点为中心,分别按照5公里、10公里、20公里的半径进行排查,往往排查人数多到数不清,没想到现在科技已经这么发达了。
很快,投影仪设备安装完毕。
吴畏立刻按下鼠标,白色的投影幕布上显示出一张照片。
照片里的人物皮肤质感非常好,整个人看起来惟妙惟肖;而在这张照片的左边,正是在现场发现的那个头颅。随即他说道:“大家看,从头颅到复原图像,整个五官是不是比较匀称?这真的是死者本人吗?真的是他吗?”
一时间,整个会场内质疑声再次响起。
吴畏接着说道:“大家尽可以放心,这些比例和肌肉线条的分布,不是我定的,也不是我们江城市任何人定的,而是远在公安部的刑侦学专家,通过影像重合技术研究得出的结果。”
“而且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个结果远比美术老师的主观绘制更全面。”
“因为它融入了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以及人体肌肉分布线条、血管、神经、毛囊等多个角度的综合参数。”
“就连肤色的搭配以及头发的长短,都符合人体正常的外观特征。”
听到这番介绍,与会人员瞬间激动起来,大家相互看了看,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兴奋。
有人好奇地问道:“这结果会不会有误差啊?”
吴畏回答:“误差或许会有,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次的结果准确率极高,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死者的身份!”
“这么快就确认身份了?真的吗?”
接着,吴畏再次点击鼠标,投影幕布上瞬间切换到另一张PPT。
这张PPT的左边是复原图像,右边则是死者的个人信息。
李倩,女性,23岁,户籍地址为江城市五河村三组7号。
很显然,这张图片里的女人照片来自户籍信息,因为照片的尺寸、构图以及背景,都是户籍民警拍摄时的标准场景。
“真的是她吗?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接着,吴畏把两张照片轻轻放大,调整到同样的比例进行对比,结果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至少肉眼观察没有任何差别。
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户籍照片的像素不算太高,看不清毛孔细节。
一瞬间,大家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就连刚毕业的新警员都觉得不可思议,忍不住问道:“吴队,难道就是通过这张复原图片,在网上进行图像比对,最终得出死者个人信息的吗?”
吴畏点点头说:“没错。如果我们拿着这张照片去发寻人启事,那要多浪费时间啊!”
这时,坐在旁边的老警员笑着说:“你还别说,就算以前我们有图像分析师画出模拟像,也大多是打印出来,满街满巷去贴电线杆、贴到街头巷尾、贴到人流密集的街道公告栏,就为了寻找死者身份。”
“这次有了科技助力,真是太方便了!科技的发展,真是打击犯罪的一把利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