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实验室内掌声骤然压过了四周仪器的持续低响。
这一刻,连一向沉稳的刘老师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激动得如同一个见到奇迹的孩子。
5个人不约而同地紧紧握住彼此的手,喜悦与震撼在他们之间无声地传递,整个空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笼罩。
刘老师颤抖着声音脱口而出:“100%……真的是100%!”
他接过助手递来的手机,屏幕上清晰显示着的匹配结果令他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二十多年的颅像复原生涯里,他修复过无数破损的影像,帮助许多家庭和案件重现关键线索。
可从未有一次,匹配度竟达到完美。
在他的经验中,60%相似度已是常态。
70%相似度需要技术与运气的双重加持。
80%相似度几乎可遇不可求。
90%相似度更是被誉为行业奇迹。
此刻,“100%”相似度。
这个数字,仿佛是对他毕生坚持的最高认可。
“这……这怎么可能……”
他喃喃低语,下意识地摇着头,目光却始终未从屏幕上移开,生怕一眨眼,眼前的一切就会消失。
站在一旁的小汪迅速浏览匹配信息。
李倩,女性,23岁,户籍地址为江城市五河村三组7号。
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刻拨通了吴畏的电话。
此时,吴队刚结束一场案件分析会,正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白板前,对着一系列现场照片、法医报告和白骨鉴定线索陷入沉思。
手机震动打断了他的思路,他瞥见屏幕显示是小汪,心里并未抱太大期待。
毕竟,他们出发时间尚短,按理说图像鉴定这类精细工作,不可能这么快有突破性进展。
“喂。”
电话刚接通,小汪激动的声音就传了过来:“吴队,报告一个超级劲爆的好消息!”
吴队的视线还停留在白板上一处血迹分布图的标记,语气略显疲惫。
“我这边专案压力大,刚又被支队催进度。”
“你就别绕弯子了,直接说。是不是图像复原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我协调资源?”
“不是问题,吴队,一切顺利,甚至比预期更惊人!”
小汪几乎抑制不住语调中的颤抖。
“我们不仅成功重建了死者生前面貌,人像比对——100%匹配!”
“什么?百分之百?你说清楚一点?!”
吴畏一时怔住,手中的记号笔“啪”地一声掉在桌上。
他喉结滚动,不自觉地咽了一下口水。
刑侦多年,他深知颅像复原技术的局限性,即便再先进,也从未听说过能达到完全匹配的案例。
这一刻,他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我怎么会拿这种事开玩笑,吴队!”
小汪继续说道,“这名死者的身份已经明确——李倩,23岁,正好与您之前对死亡年龄推断完全吻合。”
“另外,我刚通过系统查了一下,虽然她年纪轻,但有多次治安处罚记录。”
“治安处罚?什么原因?”
“主要涉及卖肉行为,作案地点集中在几家KTV和宾馆。”
听到这里,吴畏内心澎湃,难以平静。
在一起刑事案件中,死者身份的确认往往比锁定嫌疑人更为关键。
一旦明确了死者是谁,案件便有了清晰的突破口。
不仅可以顺藤摸瓜追踪嫌疑人,还能全面锁定相关证据链条,为后续的起诉和定罪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