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答应了,但是又没有完全答应,等曹操上楼来,吕布就叫,丞相您最担忧的人,也就是我吕布了,现在我愿意投降,您担任大将军,我来辅佐您,咱们一块平定天下,吕布求生欲虽然强,但是这说话水平还真一般。
曹操回顾刘备,问道,老刘你怎么看呢?曹操反问刘备这一招,是相当的高明,他把决定权让出来,让人不知道他到底想不想杀吕布,这个地方,我认为曹操是想杀吕布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吕布说要辅佐曹操,曹操没有回复,对比曹操对吕布其他部下的态度,曹操就是不想施恩让吕布活命。
曹操不是没有决断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要反问刘备呢?意思很明确,要杀吕布,但是不想做坏人,他要借一个人的口来杀吕布,曹操把这个当坏人的角色给了刘备。如果刘备说杀,那正合曹操意思,如果刘备说不杀,那曹操还可以再问其他人,直到有一个说杀的,他才点头,这样自己仍然不承担道德风险,事情发展也仍然合情合理。
就算曹操不想杀吕布,他反问刘备这一招,也是对自己有利的,如果曹操不想杀吕布,他询问刘备,就是为了做人情。这种情况下,如果刘备说杀,那么曹操肯定会摆出自己的道理,说明吕布不能杀,然后给吕布加官进爵,收到账下,这个人情相当大,有再造之恩。而刘备因为得罪了吕布,之后的日子不会好过到哪里去。刘备如果说不杀,那曹操大可卖个人情给刘备,对自己也没有损失,而且还可以借此机会,考察一下刘备这个人。
所以至始至终,曹操都是掌握主场的人,对于杀不杀吕布决定权一直都在曹操手里。这一点,吕布就没有看明白,临死还在骂刘备。
从上面分析的情况来看,刘备不管回答杀还是不杀,那刘备其实都没多大好处。
那么刘备是怎么应对的呢?刘备不慌不忙的说道,曹相您难道把丁原和董卓怎么死的事情忘了吗?
刘备不仅不给吕布说情,还要补上一刀,这是为何呢?因为刘备不是个傻子,曹操就是个挟持汉献帝的大权臣。
明眼人都知道他是董卓二号,以后说不定还是袁术二号,如果为吕布求情,让他归顺曹操,这不又是董卓加吕布的父子档吗?那貂蝉不是白白贡献自己了。那王允不是白死了吗?
所以刘备怎么可能让曹操收降吕布,敢赶紧让他把吕布杀了才是正事,要不然以后反曹的压力就大了。
对于杀不杀吕布这件事,刘备怎么回答都讨不到好,他说杀得罪吕布。他说不杀,曹操不一定会采纳,而且会觉得刘备别有用心。
刘备看明白,曹操问自己,就是想找一个杀吕布的借口。刘备说出吕布杀丁原和董卓这个回答非常聪明,这就是替曹操考虑啊,既除了吕布这个隐患,又向曹操表了忠心。
对于杀吕布这件事,曹操和刘备虽然出发立场不一样,但是最终的诉求是一样的,就是吕布必须得死,曹操选择杀死吕布,不是吕布没价值,而是吕布不能用,,吕布这个人不懂得感恩,留着他始终是个祸害,随时可能害人,这一点曹操的认知非常清楚。
三国演义这一段和正史中有一点出路,三国志中,吕布没有向刘备求情,曹操也没有询问刘备的意见,是刘备自己主动跳出来帮曹操下决心的,从史书中来看,就是刘备一心想弄死吕布。
但考虑到正史简短,略去旁人的信息也是可能的。总之,曹操最终下令,勒死吕布。大家注意啊,不是直接砍了吕布的头,是缢死他,缢死之后再枭首。这是曹操对吕布的尊敬,缢死是一个特权。曹操让吕布享受诸侯最后的体面。
吕布要死了,回头看着刘备说:大耳贼,难道你不记得辕门射戟的时候,我曾经救过你吗?刘备心里肯定想,怎么可能不记得呢?但是,我的徐州不也是你抢的吗?你怎么不记得,你被曹操打得如丧家之犬的时候,还是我好心收留了你呢?
吕布的求生欲可谓非常满,这个时候还想着向刘备讨人情,这比自己其他部下的从容赴死。吕布的怕死,可以说丢脸丢到家了。
这个时候有个人就看不下去了,大叫道:吕布匹夫,死就死了,何惧之有,这人是谁呢?吕布集团的四号人物张辽。来到了审判现场,那么张辽的性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