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扶隆,你是太子,百济始终是要交到你的手上的,如今唐贼兵临城下已经没有了议和的机会,是打,是降,全凭你做主,为父只希望你能保住这满城的百姓!”
义扶隆闻言声泪俱下,跪在地上深深扣头。
第二天,天一亮苏定方就催促手下将领,开始排兵布阵,壮观的军阵让城头上的百济士兵望而生畏。
他们却不知道,此时,义扶隆已经命令亲卫打开了城门。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义扶隆等五十八人走出了城门,席地而跪。
苏定方惊呆了。
卧槽!
这是什么情况?
我还没打呢?
苏定方也从军阵中走到了阵前。
义慈王受人搀扶,颤颤巍巍的跪在地上,大声喝道。
“百济义慈王,携全城百姓愿意归顺大唐,永做臣民,世代为臣,岁岁纳贡!”
苏定方微笑一下,并没有回应,而是派出一队人马进城打探。
不多时,唐军就登上了城头,高声示意。
苏定方命令将义慈王等五十八人关押起来,随后大军开进扶余城中。
至此扶余城彻底沦陷,百济灭国。
苏定方将义慈王等五十八人送回了长安,交由许朗处置。
自己则留下来收复百济国内其他的城池。
许朗毕竟是读过历史的人,他找遍了被押送而来的战俘,依然没有找到义慈王的侄子福信。
为什么一定要找到这个人?
在正史上,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等58人被送往京师长安(今西安)。唐高宗李治后来采取宽宥政策,将他们全部释放。
苏定方平定百济后,撤兵回国,留名将刘仁轨驻守熊津。唐高宗下旨,在百济故地设置熊津、马韩、东明等五大都督府,分别统辖故百济的三十七郡、二百座城镇。
不久,故百济国王之侄福信,联合一个叫道深的谋僧,率众打出百济的旗号,在周留城反叛。
同时,他们还星夜派人乘船到日本,迎故王子扶余丰为新王。扶余丰潜回周留城后,伺机反扑。但由于内讧,福信将道深杀死,并其后众,自诩大将军,拥握兵权,而扶余丰仅仅是个“主祭”而已。
这时的扶余丰心犹不甘,他暗中派身边的亲信,把卧于窟室中称病的福信一剑刺死。
日本以助百济复国为名,倾举国精锐两万七千余众,进攻新罗。“
许朗派人在百济找寻了许久,依然不见福信和那个叫道深的和尚。
即便是他也只能暗暗怀疑自己。
难道历史真的是不能更改的吗?
很快,苏定方如同历史记载的那样,扫清了百济的残余势力,班师回朝。
许朗也只能遵照史实,将刘仁轨派到了百济。
毕竟他也是一员名将,虽然这个时候他还籍籍无名,但是历史的时间线已经被自己打乱了,刘仁轨势必也会提前得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