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朝堂真的发生什么异变,自己还有带回来的高厚大军能在这个时候维持大局,骑兵部队更是两天之内就可以抵达平壤城。
只要自己手握军权,朝堂就不会出现大乱,想要平息他们躁动的心,只需要时间而已。
渊男生看来,他还是要反攻的,势必要拿回父亲曾交给自己的疆域。
事实上,他几次都想中途停止退军,反过身和唐军展开野战,这对于高丽军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唐军此前都是在据城坚守,死活就是不出来。
只不过渊男生在担忧朝廷生变,士兵退军途中也士气低落,这才保持克制没有大规模动手。
当然,这些事身在平壤城的病重的渊盖苏文早已知晓,并且已经安排好了人,等渊男生入京后立刻安排后事。
这个时候,大唐弹劾李积的人,已经从皇宫门口排到了大街上。
甚至有人天天危言耸听的上奏疏,说什么李积老矣,不堪重用,放跑了高丽贼军,如同叛国。
陛下一定要立刻换帅,再晚一些,高丽贼军就要反攻了,李积一定会完蛋。
许敬宗在皇帝的授意下通过政事堂公布了李积的奏疏,言下之意,征高丽之军都在掌控之中,并且已经开始收复失地了,战局并不会崩塌。
但是不信啊!
许多朝廷要员的信息闭塞,还停留在李积丢失边城,畏战不出,徒耗大量的军费。
那么多少钱,我就不信他不贪污,即便是不贪污,把那么多钱打了水漂,也是有罪。
还有一些官员,听说李积放跑了高丽军,立刻就感觉机会来了,弹劾他,别管真的假的,一旦成功了,自己不就立功了!
吵吵闹闹,不是今天在宫门口哭诉自己多么忠君爱国,就是明天洋洋洒洒写一篇奏疏,一顿分析。
一些文官坐在家中义愤填膺,说什么军中都是一些愚昧之人,竟然没有人反抗李积,这不是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吗?
还有一些官员直接上书骂起了李积,说什么李积老了,开始惜命不敢作战了,既然高丽大军要退,为何不追,要是换做我,我一路打到平壤城去。
混乱时刻,各种各样的魔幻言论都出来了。
一些行政官员不去处理国内民政,反而要多嘴军事,这不成了笑话吗?
李积征伐一生,难道不知道怎么打仗?
有些官员为了一己私利,是真敢开牙啊!
高丽可不是江浙匪军,这是一个整建制的国家,而且多和唐军作战,作战经验那可是十分丰富。
什么时候打仗这么简单了?
如果仅仅是追着敌军跑一跑就能灭了高丽国,唐太宗时期,早就灭了。
难道是太宗时期的名将不如现在多吗?
还是说这种战术,唐太宗时期的名将们想不到?
那些用人命堆出来的战绩,绝不是文官们敢开牙,张口就来的轻轻松松。
有时候,许朗很想把这些文官一巴掌拍死,或者把咋咋呼呼的人送到前线去,让他们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长安一边争论不休,高丽的国都也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