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裴行俭和房仁裕共同定下的战略,毕竟如果不是守城战,唐军在人数上并不占优势,崔义玄也实在没有必要去和叛军硬刚。
叛军们的士气虽然已经受到了重创,但是陈硕真还在,这相当于他们精神支柱,也是叛军没有立刻瓦解的重要原因。
对于野战来说,崔义玄也并不擅长,面对数倍于自己叛军,自己也啃不下这块硬骨头,剩下的事,或许交给裴行俭更加稳妥。
在战场上,一个微小的变故都将葬送一场胜利,所以许朗在用人方面才会更加倾向于曾经打过庭州的将领。
大唐朝人才济济,只要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人尽其才,对许朗来说就算是成功的。
所以,在许朗接手大唐的第一时间,就是让人才各尽其职。
只有人才规划,才能稳住全局。
许朗并不在意武将的投机行为,因为有真才实学的人,到了战场自然会显露出来。
他要的就是整体的稳定,说到底,战争就是资源的比拼。
裴行俭定下的战略立刻被送到了许朗的面前,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前线送来的任何奏疏许朗都会仔细看,综合多种情报,来对战场有一个清晰的预判。
看完裴行俭的奏疏。
真是卧槽了。
这裴行俭胆子也太大了,叛军已经被分割到了不同战区,现在竟要把他们聚拢起来一举歼灭。
一旦形式有变,这裴行俭相当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难道陈硕真,章叔胤他们都是傻子吗?
许朗命令中书省草诏,利用一个正式文件,提醒一下裴行俭,这个战略朕同意了,但是你得保证不能出现差错。
裴行俭接到圣旨不以为意,他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
这段时间,他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多方打探,就差把每一个叛军的家谱写出来了,对叛军的实力,他再清楚不过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算是让裴行俭给玩明白了,知道了敌人的真实实力,才能做好后面的战术应变。
此时,返回到京城的许朗正坐在甘露殿里发呆。
当然不是真的发呆,是在思考对策。
江浙叛军一有行动,高丽这边也就疯了,高厚到底想怎么打这一仗。
许朗盯着面前的地图出神。
高丽大军对大唐的国土是标准的侵略,如果这一次能够好好杀一下他的威风,回去后,高丽的朝堂的主和派势必会抬头,接机狠狠压制一下主战派的气焰。
再看陈硕真,她的军队已经经过了歙州,不出两天就能和章叔胤合兵一处。
但是她不知道的是,自己早已经被密密麻麻的唐军斥候包围了,一举一动都在唐军的监视之下。
裴行俭也给即将会师的叛军准备了一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