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方回京后,立刻就得到了皇帝的召见。
两仪殿,许朗看到苏定方走了进来,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人。
这年轻人长得眉清目秀,肤白俊朗,如果放在21世纪,那也是不可多得的小鲜肉。
这就是裴行俭了。
一个初唐时期的名将,也是苏定方看好唯一的关门弟子。
两个人走到许朗的面前,行礼说道:“臣参见陛下。”
“快快免礼。”许朗的态度和善,脸上挂着满满的笑意,他起身走到苏定方的身边,拍了拍了他的肩膀。
“苏将军辛苦了。”
然后又看了看他身后的裴行俭,“果然是少年英雄。”
苏定方立刻脱口而出:“都是为陛下分忧。”
“朕回京以后,经过深思熟虑,实在是不应该让将军冒这么大的风险啊!”
许朗早就习惯了跟官员们“掏心掏肺”了,现在也轮到苏定方了。
只不过目的不一样而已。
苏定方这次在边关的作为,不得不让所有人惊叹,尽管之余也让皇帝对他有些警惕起来。
自己只是命他攻打石国,杀了贺鲁也就可以了。
没成想,自己在时石国毫无反应,石国的国王居然向他投降了,这让皇帝的面子往哪放。
自己本来就怕他做大,只留下三万唐军,意外的是,这老小子去打西突厥旧地了,还打赢了,收复了大片的疆土。
把皇帝的命令置若罔闻,按在地上摩擦,这不就等于说皇帝小家子气吗?
有点太不给面子了。
只是这一条,治他个不尊王命之罪,都绰绰有余。
但是自己不能,人家现在可是刚刚打了胜仗班师的大将军!
这就是政治。
如果皇帝因为这些事治他的罪,反倒会引起朝堂上不必要的误会,本来就瑟瑟发抖的朝臣,或许又会因为紧张过度,陷入立场斗争。
这就会给褚遂良等一些朝臣投机的机会。
要知道无论那个朝代,朝堂之上从不缺少奸臣,也从不缺少因为立场问题,被错判的忠臣。
一窝一窝的政治投机者,正在瞪着大眼期待着朝堂斗争,因为他们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真才实学,只能依靠投机,获取政治资源。
所以,他们一听朝堂变化,立刻就来了精神,马上就开始考虑搞事情。
那是不是要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呢?
扯淡!
当然不行,利用他才是王道。
苏定方这次回来,政治声望可谓是暴涨了起来。
至于那一帮人最先感应到。
那当然是那帮文官。
彼时,许敬宗入罪充军,可是文官集团和苏定方一起促成的。
可以说,现在的文官集团已经单方面的接纳了他,而苏定方走在众多的文官之间,完全是用俯视的眼神看待他们。
这就好办了,朕现在正愁这些文官不受控制呢,一个褚遂良的示好,并不能彻底解决文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