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匹夫!你敢杀我,石国和贺鲁将军都不会放过你!”赵德来发出近乎崩溃的叫声。
他觉得苏定方一定是疯了,他完全无法理解,自己是一个国家的特使竟然会被杀。
“匹夫!你不能杀我!苏定方!苏元帅!苏爷爷!我给你跪下!我给你磕头!不要杀我!饶命啊!我是大唐臣子,我没有背主……”
赵德来被拖到外面砍下脑袋,喷溅的鲜血洒在雪上,逐渐沁了进去。
大雪犹如鹅毛一般飘散落地,木杆上的那三颗脑袋似乎看到了这一幕。
很快,赵德来的脑袋被送回了石国。
婆闰说道:“元帅,我们的军粮多数分发了百姓,现在只够吃半个月了,西昌的粮草价格已经到达了五贯每石。”
“五贯!真是胆大包天!”苏定方听到这话还是有些怒意,心中的怒火似乎要被再次点燃:“如此国难之际,他们还要发国难财!”
“苏将军,现在…”
前方的唐军正在列阵。
他们动作迅速,一丝不苟,快速的变换着位置。
没有人发出任何不必要的声响,因为全军的统帅,这位身着明光铠甲的将军,正持刀站在大雪当中。
他就像一根定海神针,有他在,唐军莫名的升起一股战无不胜的气势。
面对石国奔袭而来的骑兵部队,苏定方率领大军顽强作战。
双方杀的尸横遍野。
石国骑兵数次直冲城门,都没能如愿。
到傍晚的时候,石国骑兵陆续撤退。
骑兵部队返回石国,石国的大将回来禀报:“国王陛下恕罪,赵德来被唐军杀了,我军也被唐军重创,没能解救特使。”
“苏定方!”国王大怒,可是回头想想,这次自己几乎将倾国之兵都用来保护赵德来了,这都没能解救他。
如果唐军真的来了,凭借贺鲁带来的那千余部队,如何能够抵挡啊。
那自己岂不是面临灭国之祸!
“陛下,贺鲁请命去战唐军!”
“不忙,不忙。”石国国王失魂落魄的坐了回去。
“朕后宫的妃嫔近来得了风寒,尚不见好转,朕心烦闷,不如等等再做商议。”
其实正统的历史上石国和苏定方是没有交过手的,贺鲁逃往石国(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一带)避难,因为距离太过遥远,再加上唐军连续作战,已经是师老兵疲。
苏定方遂以萧嗣业率兵继续追击,自己则率唐军主力班师,萧嗣业召会石国国王,及时交出沙钵罗,否则大唐将连他一起收拾,石国国王慑于唐军的威势,将贺鲁主动移交给萧嗣业。
十日后,庭州内。
“报!元帅,使者来报石国国王来献贺鲁。”
苏定方镇定自若的说道:“哦,比本帅预计的快了些时日。”
一旁的萧嗣业顿时大喜:“太好了!”
婆闰也悄悄的松了一口气,苏定方久不发兵,粮食就要耗尽了。
按照石国的行军速度,到达庭州城怎么也要两天。
石国国王的行军速度,可以说是飞快,他们一路疾驰,生怕唐军起兵而来。
而贺鲁手下的士兵本来都在准备一场恶仗,转眼一看,卧槽,我们成石国俘虏了?
石国献降部队一路丝毫不做停歇。
这可苦了贺鲁和他的千余士兵,他们被绳子串在一起,一路跟在骑兵的后面疾驰。
“可汗!我们不是要迎战唐军吗?”
庭州城。
裴行俭进入帅府,“元帅,我们何时起兵石国。”
“不去了,贺鲁那个老小子正在来的路上,下一步我们起兵收复突厥旧地,那里才是我们该去的地方。”
“石国就算来降,可他们与我军交战,绝不可轻易放过。”
“当然,既然他们来降,抓到贺鲁我等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使命达成,就要斩草除根,突厥旧地才是源头。”
裴行俭叹了一口说道:“元帅,此次庭州之战,您是头功,如今还要去收复突厥旧地,下官佩服元帅之志。”
“国难当头,身为战将,自当为君上分忧,功劳又有何用。”
傍晚庭州城外就集结了几千石国骑兵,一人策马而立,观望着城门的方向。
太极宫内,许朗一边写,一边说道:“宣他来见朕。”
“是。”
不多时,瑞安突然来了:“大家,您让找的司空李积 ,他来了。”
“在何处?”
“正在宫外等候。”
许朗说道:“让他进来见朕。”
“是。”
这可真是太好了,回朝以后的许朗正想着从何处下手,李积来了,这下总能找到头绪了吧。
“对了,大家,庭州传信来说,贺鲁被俘已经送往京城了。”
“哦?”许朗放下笔。
朕的第一次御驾亲征,这就算圆满成功了。
许朗又问道:“苏将军可曾传回其他的消息?”
“尚未有最新消息。”
“朕知道了。”
许朗也不急,眼下一切都不能着急。
回京后,朝堂连带后宫都是一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许朗立刻就感受到了异常的气氛。
一片混沌错乱之际,作为一国之君,更不能操之过急。
要沉稳,从容,这样其他的人才不会乱,投机分子才不会那么容易出来搞事情。
下棋总要思虑再三。
他断定苏定方一定不会,乖乖的交出那些空头支票的钱,所以现在京城才是最重要的。
皇帝要面临的权斗和后宫之乱总是绕不过去的。
只不过现在自己需要真正能够扛得住大局的人,收纳到更多在关键时刻,能够不畏生死出来力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纵观全局,许敬宗算是一个,李积更是不可或缺的人。
历史进程当中,总会出现很多不靠谱的人,许朗要靠慧眼识珠,稳住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