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研理已经翻开了笔记本,指尖点着“海水成分检测表”:“盐度3.5%,pH值8.1,和普通海水没差。但你看——”他用水电灯闪光灯贴着皿壁照过去,冰蓝色的晶体里,竟有极细的银线在闪烁,“这些不是裂隙,倒像是……某种纤维状的包裹体?”
白莫若突然想起什么,伸手从抽屉摸出块普通水晶标本,同样扔进海水里。标本沉底,依旧是剔透的无色,连反光都没变。他回头再看那枚冰蓝水晶,镊子碰上去时,晶体表面的蓝竟淡了半分,移开镊子又迅速恢复——像在呼吸。
“成分不是单一矿物。”宋研理终于把笔按在纸上,“倒像是……某种胶体?或者……”他顿了顿,声音里带了点不确定,“含了对盐离子敏感的生物成因物质?”
海水里的冰蓝还在微微波动,像枚被封印的深海呼吸灯。白莫若看着那抹蓝,忽然觉得指尖有点凉——这水晶哪是石头,分明是块藏着海的记忆的活物。
暮色漫上海面时,冰蓝胶状物在玻璃容器里微微震颤起来。我将海水倾入烧杯的瞬间,那团凝胶突然舒展成半透明的薄片,像被无形之手撑开的松脂冻。盐粒在水中缓慢溶解时,冰蓝色的边缘开始渗出细密光点,如同碾碎的星辰坠入深海。
当胶状本体触到海水,它并未消散,反而像活物般蜷缩成球状,表面浮现出蛛网般的银线脉络——那或许是微生物群落构建的营养通道。三分钟后,球体表面突然绽裂,无数针尖大小的荧光粒子喷涌而出,在海水中织就转瞬即逝的数据洪流,又在漩涡中心凝结成旋转的光茧,仿佛微型星系正在诞生。
最令人心悸之处在于它的生长模式:每当海水中掠过鱼群的阴影,光茧便会剧烈收缩,将周围的浮游生物吞噬殆尽;而当月光穿透水面时,那些冰蓝色微生物又会排列成螺旋状的光带,如同珊瑚虫在谱写神秘的生命密码。此刻烧杯内壁已爬满发光的菌丝状结构,它们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编织着三维网络,将人造容器改造成孕育未知生命系统的温床。
这些淡琥珀色的凝胶状生物,像一束束柔软的触角从潮湿岩壁上垂挂下来,长度可达数十厘米。它们是一种奇特的软体动物,身体呈半透明胶状,内部布满微型纤毛,在水中轻轻颤动,如同呼吸般伸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