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猫咽了咽口水,这可是师父问她的,不是她自己主动想问的。
“师父,为啥你要先教我们漏红薯粉条啊?那红薯泥是怎么做的啊?”
虽然她不清楚详细的做红薯粉条的步骤,但能隐约想通今日学的漏红薯粉条的步骤是最后的步骤。
正盯着锅中红薯粉条看的王夏天、张香香四人听到她的问题,心思活泛起来,苏小猫问得问题,她们也很好奇。
四人手中虽然还忙着,但心已经飞了。
赵芸欢反问苏小猫:“你觉得我为什么要先教你们漏红薯粉条?”
说实话,她先教她们漏红薯粉条,无非是因为中间用红薯粉做红薯泥的步骤最重要,暂时还不准备教给她们。
但这样的话,不能摆在明面上说,她需要找一个稍微看起来冠冕堂皇一些的理由。
苏小猫皱眉想了想,而后摇了摇头。
她想不到。
赵芸欢看向王夏天、张香香四人,她们也跟着摇头。
她们也想不到。
但师父这么做,肯定有这么做的道理。
车香香、张香香她们几人年龄稍大一些,能沉得住气,她们心中虽然也有很多问题和好奇,但不像苏小猫想什么就问什么。她们担心,万一问到赵芸欢不想回答的,再惹恼赵芸欢,或者问得问题太过愚蠢,在赵芸欢面前留下很笨的形象……
不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好。
有苏小猫这个年龄小的在前面出头,她们乐得在后面跟着。
赵芸欢为她们解惑:“做红薯粉条,能分成几个步骤,等之后专门做红薯粉条的院子盖好以后,肯定是几人负责一个步骤,不可能由一个人把所有步骤都做了,那样做红薯粉条的效率太低。”
“我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教你们,你们扎扎实实的学会,再从你们中间选出每个步骤最优秀的人,以后到专门做红薯粉条的院子那边,能领着村里人一块干……”
赵芸欢回忆在二十一世纪学过的行政管理,好像这个理论叫做劳动分工,是组织生产和经济活动的一种基础,让流水线上的每个劳动力负责生产过程的某一部分,能让劳动力更熟练地完成生产任务,同时能让劳动越来越专业,能有更多的生产成果。
她没有去西吉村参观过,也不知道西吉村做豆腐的院子是不是也有劳动分工。
但她猜大概率是有的。
这个年代虽然物质匮乏,很多技术极不发达,但有一部分人还是相当聪明的,否则不会用流水带动磨盘磨玉米面、磨小麦……
车香香五人被赵芸欢说的‘能领着村里人一块干’吸引。
这意思是,她们也能当师父,教村里人吗?
张二琴咬了咬下嘴唇,有些不太甘心地问:“师父,我们领着村里人一块做红薯粉条?那村里人不就都学会做红薯粉条了吗?”
若是村里人都能学做红薯粉条,那她们这拜师还有什么意义?
她们家每日可还给赵家送土坯砖,还省吃俭用攒粮食等着还拜师时说好的一担粮食……
若是村里人什么都不付出,就能跟着学做红薯粉条,那她们岂不是太亏了?
赵芸欢摆了摆手:“是你们领着村里人一块做红薯粉条,可不是教村里人做红薯粉条,她们到院子里做帮工是削红薯皮,磨红薯浆,你们人手不够时,能教她们漏红薯粉条,但最重要的活红薯泥的步骤,不会教给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