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大明京师,华灯初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仿佛新年一般。
新皇登基,当日便御驾亲征。
仅五日不到,便神兵天降,三千铁骑直入敌军主帐,神勇无双,英勇无敌。
君主无敌,大明无敌!
皇帝执掌江山社稷神器,天下万民与有荣焉。
“那群来自草原的强盗,竟然敢和他们大明耀武扬威,被赶回草原都是便宜他们的!”
“我大明五十万儿郎死于他们手中,我看就该出兵屠了他们!”
“话不能这么说,这一次真的是太危险了,要不是新皇上,那帮强盗可就真的要打进来了…”
“我看你就是怂包,陛下那么神武,怎么会让他们打进来,但凡陛下下令,我吴老二第一个报名参军,封狼居胥!”
“得得得,你真厉害,还封狼居胥,你以为你是霍去病啊,三十好几的人了,锄头拿过几十年,碰过刀吗?”
“哈哈哈!”
土木堡事变引发的连锁反应,像一阵昙花一现的风雨,阴霾以很快的速度消弭,让京师的百姓们纷纷松了一口气。
这才几天?
前几日,市井上还传着朝廷想要南迁的消息。
让大家伙心中忐忑不安,大明江山才八十余年,这么快就岌岌可危。
若是朝廷南迁,再现北地归夷的惨剧,那他们这群在北方生活的老百姓怎么办!
这以后还怎么活!?
前两天大家伙还提心吊胆,所有人都感觉大明江山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可是刚传出新皇刚登基的消息,没过多久便挽起大厦之将倾。
让每个人都经历了一场死去活来,拨云见日的波澜壮阔。
这就好像是做了一场梦境,原本还在为未来担忧,下一刻就盛世安乐了。
别说他们像在梦里…
凯旋路上,跟着李世民夜袭的骑兵还犹在梦里一样...
结束了?
凯旋了?
这么快的?
他们亲身经历了紫荆关的惊险一役,刚闯入敌方大帐,屠杀之战便结束了...
如此轻松地取得胜利,让他们感觉仿佛只是在做梦一般。
京师之中,
百聚集在街道两旁,迎接他们的君父——新皇上李世民的凯旋归来。
“爹,瓦剌鞑靼真有那么可怕吗,怎么新皇上一出手,他们就退兵了呀。”
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童不解地问道。
“可怕,当然可怕他们连年侵扰北方,如同猛虎般凶残。”
“可是为什么新皇上这么快就把他们打退了呢?”
“那是因为…”
不懂这个父亲向他的儿子解释,旁边的人开口道:
“那是因为我们的新陛下更厉害!”
“新皇上是一个敢亲征、能打胜仗的皇帝,我大明终是又出现了一位英勇的君主啊!”
那说话之人,是一名老者,眉发皆白,说完这话已经是泪眼婆娑。
皇帝硬气、神武,老百姓…有盼头啊!
...
“报...禀告皇太后,陛下骑兵距离京师已经过十里。”
“什么?”
胡濙一惊,有点生气。
“陛下的骑兵竟然离京师这般近,你为何不早早禀报!?”
胡濙任礼部尚书,全权协理皇帝凯旋之事件,本就忙碌,现在宛如被点了火的薪柴,气的跳脚。
不到十里你才来禀告!
新皇凯旋还朝必须要隆重迎接,你这一手措手不及,让我礼部怎么接招???
礼部现在很缺人,你知道吗?
是何人,安搞老夫!?
“胡尚书,皇帝凯旋之喜,岂可动怒?”
“礼部速速安排迎驾事宜,其余百官随哀家一道出城五里,迎接皇帝凯旋!”
孙太后不知何时,已经过来。
她心中复杂,一方面她也希望大明国泰民安,国力强盛。
这样…她才不用提心吊胆,永享安乐。
可…
她的儿…哎…
“遵太后懿旨!”
百官齐齐尊太后懿旨,胡滢本来也不是那情绪不稳之人,迅速投入到工作之中。
京师的街道上,热闹异常。
欢呼声、锣鼓声、花瓣飘零之音交织互融,恍如整个城市都沉醉于欢腾之中。
人们争相攀登高楼,殷切期盼一瞥新皇的风采。
大明江山再度坚固,所有人都感觉盛世将要重现。
皇帝的凯旋归来、更是为万民带来无尽的希冀!
英武的新君主,谁能不爱。
胡滢擦拭着额头的汗珠,看着眼前之景不由感叹。
“大明盛世将现,陛下啊…您在九泉之下,可以安心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