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放了松针以后烤肉的香味会美妙,也跟着放了松针。
至于松针从哪里来的,他们并不是再去雾林里摘取,而是直接跟白泽安拿的。
白泽安早前摘取木槿叶的时候,有想过要给其他女嘉宾也摘一点的。
奈何当时摘了野葡萄以后,实在是拿不了太多的木槿叶。
这次摘取松针,白泽安有余力多拿一点,就多拿了一些,就是想着他们一会儿可能会跟他要。
结果还真让他给猜中了,嘉宾们抵挡不住松针的香味,纷纷跟他要了松针,去给他们手里的烤肉“调调味”。
豺肉的香味和松木的香味,在红茶溪临时营地里此起彼伏。
等待着吃肉的女嘉宾们有些望眼欲穿,恨不得那烤肉现在就烤好,然后就可以开吃了。
别看这些女嘉宾平时一个两个都说什么要保持身材啊,不能吃太油的东西什么的,但是一旦嘴馋到极致了,天王老子也拉不回去。
尤其是烧烤这种东西。
这种吃法对于男女老少的诱惑力,都一样是极为惊人的。
周树人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为什么人们是如此热爱烧烤呢?
这事还得从远古的时候说起。
很久很久之前,当森林发生大火后,胆子较大的原始人克服了自己对高温的恐惧,一步步靠近还有零星火焰的森林,因为他们在空气中闻到了一股特别香的味道。
然后,原始人便发现了被大火烧死,但还没有完全烧焦的动物。
小心翼翼的撕下一块烤肉,然后吃了起来,发现比生肉好吃多了,一下子就爱上了这种味道。
然后,原始人开始尝试掌握火焰,开始吃熟食。
没有吃熟食以前的远古人类,平均寿命相当吓人!
大概只有30岁。
几乎个个都“英年早逝”!
而当人类开始吃熟食后,间接让人类变得更长寿了。
所以吃熟食,或者说是吃烧烤,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可以说,烧烤是人类最原始的烹调方式。
而在今天,人们热爱烧烤,其实是对原始饮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祖先狩猎时代文化的向往和回归。
百科里有一个词叫“chuan”,有时候也为“chuanr”,解释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小块儿的肉穿在钎子上烤。
这东西发源于老疆,然后在国内发扬光大。
尤其是在燕京,渡津,泉城还有江城,成为了一个脍炙人口的街边儿吃食,也就是常说的串儿。
说起这个“脍炙人口”,这词的来源也表明了老祖宗们是真爱吃烧烤。
脍炙人口一词,脍意为切细的肉,炙意为烤熟的肉,整个词意指切细的烤肉人人爱吃。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
书里是这么写的: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大致的意思是公孙丑问老师孟子:羊枣和脍炙哪一样好吃?
孟子他老人家说了: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谁不爱吃脍炙的!
瞧!
连大思想家也爱吃烧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