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
“有时候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可是我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白泽安唱完了《红豆》的最后一句。
可哪怕是最后一句,他都唱的很认真,将技巧用到了极限。
尾音尽头突然中断,断后留点气息、假声支撑,如藕断丝连、一波三折般的感觉。
这让听歌的人,听完这首歌以后,感受到了一种叫做怅然若失的惘然。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强烈,以致于听完以后,感觉有一些“致郁”。
但是奇怪的是,又让人感觉到了幸福。
这就是《红豆》这首歌的魅力所在了。
歌曲的主题,确实是较为忧郁悲凉。
但是它的字里行间,以及白泽安经过深刻理解以后的演唱方式,却会给人带来一种勘破世事的洞察,让人感到智识上的幸福,还能够带给人智慧的启示。
因此,观众朋友们听完白泽安唱的歌以后,一个两个又被“治愈”了。
既致郁,又治愈。
这歌竟然会造成这样一种矛盾的感觉。
可见经典歌曲就是经典歌曲,是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在里面的。
只是这种“魔力”,对于一些人的威力会有点大。
比如王嫣然。
她这人实在太感性了。
白泽安的“魔力”,仿佛将她带到一个不同的世界,在那里满是凄凉与寂寥,她沉浸在那个忧伤的世界中难以自拔。
尤其是他唱完最后一句的时候,她甚至感受到了一种顿失所爱般的痛楚。
王嫣然感受到那种感觉以后悚然一惊。
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觉呢?
感性的人不但容易多想,而且想法也多。
她没有想过会是白泽安的唱功了得,而是认为他那是真情流露。
他的生命中,肯定有那么一个人,跟她分手了以后,感到非常的痛苦。
哪怕是到现在,依然痛的那么刻骨铭心。
要不然他是唱不出这样的味道来的。
然后,她越想越多,且越来越离谱。
她觉得他到现在还在“痛”,这说明他还忘不了曾经的那个“她”。
这让她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危机感。
明明她现在只是对白泽安有好感而已。
两人还谈不上什么特殊关系。
现在谈“危机感”似乎还为时尚早。
但是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她只是在潜意识里觉得,她应该做点什么才行,否则她可能会失去很重要的东西。
于是她不打算再洗了,她想回去了,然后跟白泽安聊天。
没有想好要聊什么,反正就是要聊聊天。
王嫣然向着溪边走去。
波光粼粼,水珠在霜白之间滑落。
突然,她听到大石头那里传来了奇怪的动静。
她扭头看过去。
只见白泽安爬到了大石头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