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寻李恪一问,便有八九成准头,便道:“六殿下这是犯了口业,故而有此一劫。”
“若要解了此厄却也不难,只需行善布施,想来不过数十日,此病便得自行消解。”
这老狐狸却晓得厉害,能绕过人道气数施此咒术,这手段着实非同一般。又兼李愔素日里行事狂悖,想来是得了报应,他可不愿趟这浑水。
怎奈何李恪不忍胞弟受苦,一再恳求,袁天罡只得透出只言片语指点一二。
“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殿下何不想法子求得谅解?说不得六殿下便可少吃些苦头。”
袁天罡虽不敢明言这解铃人是谁,可李恪是多聪明的人物,他兄弟二人今日一处行走,除了在栖凤楼飞云阁口出亵渎之语,再无旁的。
是以有此一遭,只为陪罪而来。
长吏见有人开门,当下不敢怠慢,满脸堆笑道:“居士有礼了。我家主人遣人送些仪程,万望居士宽宥,消了怒火。”
说罢便一挥手,身后肃然而立的侍从便奉上诸多奇珍异宝。
打头的是一九寸九分长的金盆,盆内有九层八十一枚鎏金莲瓣浮雕,暗含九九归一之意。一旁是七尾姿态各异的红玉鲤,玉质剔透,满目生凉。
托盘中还有一尺九寸长,取檀木所制的鎏金佛像;整挖菩提木根,雕镂成形似菩萨半跏趺坐的摆件;一座十二瓣莲台等诸多宝物;连帐籍度牒也备好了。
陆停云却未收下,只取了一枚细腻如脂、透光可见的和田青玉在手中细看。
这青玉正面阳雕八宝转轮纹,中心莲台一点血色,背面阴刻‘除病安乐’之语。
那长吏正愁她不受礼,见她取了这玉符,忙道:“此乃荐福寺镇寺之宝,由寺内高僧日日在掌心握持,诵《大悲咒》七遍方得。原是进献陛下的,陛下爱重,上元节时特赐节礼。”
陆停云闻言微微挑眉,笑道:“原来如此,可见福祸相依之言不假。”
这玉符颇有些邪性,陆停云握在手中,便觉有脉搏般的微弱跳动,真似是活了一样。
再一细看,这哪是什么和田青玉,分明是一口心头热血所成!
《庄子·外物》有载:“伍员流于江,苌弘藏其血,三年化为碧”。乃是忠义之人蒙冤逝后精诚不灭,鲜血凝结为碧玉。
子胥苌弘,外篇己释。而言流江者,忠谏夫差,夫差杀之,取马皮作袋,为鸱鸟之形,盛伍员尸,浮之江水,故云流于江。苌弘遭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
故有血化为碧、苌弘化碧之言。
只此玉不见半分浩然正气,反有怨煞凝而不散,却非得自忠义之士,长久佩之必有妨碍。
由此可见,这荐福寺必为藏污纳垢之所!
“也罢。”
陆停云将玉符收入袖中,“若要解了病痛,可用五智甘露散烹汤沐浴,取沉香、蒲苇、艾草、莲子、柏叶合煮,七日后痘疮可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