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www.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六零之平平安安过日子 > 第174章 六八年来了

第174章 六八年来了(1 / 2)

 推荐阅读: 救命!他又再甜诱小娇妻了 拐个少帅老公回家 有了超能力后,我追到了首富男友 半世流离只为红颜倾城 娱乐:想要成为星星 精灵从小锻匠开始 村医的桃运人生 重生后,我被前夫缠上了 拭天殇 四合院:合修何雨水,我战纵诸天
最新网址:www.hbcjlp.com

日子过得很快,六七年对于沈家来说,没有什么大事发生,除了平日更加需要谨言慎行以外,就这样很平淡的度过了。

而六八年就不一样了,随着城里没有工作的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多,报纸上发表的各类社论,有点远见的人家心里都有些不安稳。

再看看实际情况,六六年、六七年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挤压在学校“闹革命”,“闹”走了老师,吓到了学生……

有部分城市的学校已经停止教学许久了,徽城领导人是个重视教育的,把学校掌控的不错,直接放“热血青年”去串联……

至于街上戴袖套的“小打小闹”,那也没办法了,总得配合阶级斗争的工作……

自从沈岁欢把妹妹沈嫣然和弟弟沈向阳的工作安排妥当,两人也顺利转正之后,便不怎么关心政事了。

但沈向阳反而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也不需要专门去订报纸,轧钢厂厂里就有报纸。

是厂领导订的,人民日报、徽城日报、工人日报这样的报纸多了一些,放在厂里,工人同志空闲了就能看,就是不让带回家。

沈向阳看着近期的社论,好像在证实姐姐六六年提出的设想:大规模政策性知青下乡要来了。

五十年代中期到一九六六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遵循国家提倡,本人自愿。整体来说规模小,人数不多。

从一九五五年到一九六六年,全国上山下乡的城市知青约一百二十万人。

而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八年,知青上山下乡,则是政策性的指示。

一九六七年七月九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名为“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的社论。

这还是去年的社论,一到六八年,各大报纸开始纷纷发表不同意见,直到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一切都尘埃落定了。

伟大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的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时代的浪潮卷起来了,作为普通人,只能随波逐流。

沈家所在的家属院,只有何雨的妹妹何晴明年要初中毕业了,其他的年纪都还小。

何雨不是个爱看报的,这消息还是工人同志们吃饭的时候,在食堂里面讨论,被何雨听到了。

为此,何雨还专门买了份报纸,不是个好消息,但好在还有一年的时间,还有时间让何雨提前去准备……

相比之下,六六年、六七年、六八年毕业的初高中应届生则没有那么幸运了,现下消息刚出来。

有些家里没有钱没有关系的,只能听知青办的安排,让孩子下乡,但好在早下乡,还能自己选地方。

近的就在徽城附近的公社,骑自行车到家也就要个三四个小时,远的那就只能坐绿皮车了……

有些家里父母有工作,还有点小关系,舍不得孩子,就开始着手让孩子接替自己的岗位。

当然,不可避免,不少家庭矛盾在这一时间爆发……

就比如说,顾家老大在的那个家属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