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与谷歌CEO拉里佩奇的会谈,接下来的几天,何景又陆陆续续的接待了不少对鸿蒙感兴趣的巨头。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鸿蒙公司的第一次融资大会也正式拉开帷幕。
2006年11月28日,融资大会正式在洛杉矶召开。
由于鸿蒙移动服务框架的盈利模式,已经被外界熟知。
所以如今的资本市场对于投资鸿蒙公司这件事,已经没了任何顾虑。
上百家全球知名投资机构,外加数十家国际知名电子行业巨头,以及多个国家的运营商齐聚洛杉矶。
每一家都是响当当的大公司,而他们这次来洛杉矶,正是为了鸿蒙公司的股份。
没办法,随着鸿蒙OS的免费开源,已经有几十个手机品牌,宣布了自家鸿蒙手机的开发计划。
其中不乏三星、索尼这样的超级巨头。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必将是鸿蒙OS的天下。
再加上鸿蒙移动服务框架完美的盈利模式,在商业前景上也直接展现了光明的未来。
鸿蒙公司,瞬间就成为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每一家,都想尽可能在这场融资大会中,多吃下一口肥肉。
而拉里佩奇在来到大会现场,见到如此大的场面,不禁心中一沉。
看来想要吃下全部股份,仅靠账面上30多亿美元的资金,谷歌大概率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不过留给他们纠结的时间,也并没有多久。
时间一到,融资大会便正式开始。
本次融资依旧采用增资扩股的形式,总计扩股9亿股,占到融资后总股本的30%。
至于说股份价格嘛,那就需要这些参与融资的资本相互竞争。
单股底价4美元,价高者得。
当这个价格放出来的时候,哪怕这些巨头心里也有所预料,还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按照这个价格来计算,完成融资后,鸿蒙公司的总市值,可就直接飙升到了120亿美元。
当然,在这群资本巨头眼里,鸿蒙公司肯定是值这个价格的。
毕竟隔壁微软的市值,哪怕经历过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也依旧还有3000亿美元市值。
作为有资格挑战微软的鸿蒙,市值自然也很难低到哪里去。
甚至,这120亿美元,还显得很便宜。
在何景公布价格之后,数百名投资机构纷纷开出了自己的价格。
而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竞争之后,鸿蒙单股价格维持在了7美元。
鸿蒙公司的市值停在了210亿美元,本轮融资共获得了63亿美元的资金。
这其中,开价最高的,自然就是谷歌。
以20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鸿蒙公司2.85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9.5%。
也正是因为谷歌的不停加价,鸿蒙公司市值才能如此之高。
至于说剩下的投资机构,就没有谷歌这么夸张。
绝大多数也就是几千万美元的投资,能占个几百万、一千来万股就差不多了。
各大金融投资机构,共计拿下了10%左右的股份。
几个电子行业巨头和运营商拿下了9.5%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也参与了这次融资,以2.1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1%的股份。
至此,鸿蒙公司的第一轮对外融资也正式结束。
不出意外,融资的结果第二天直接登上了各大金融科技报纸的头条。
成立不过两年时间,直接获得210亿美元的市值,叫人惊掉下巴。